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农村污水政策正文

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2018-05-24 14:50来源:北极星环保网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山东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近日,山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要求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贯彻执行。立足现有条件,区分轻重缓急,实施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以垃圾污水治理、改厕和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着力补齐短板,加快建设美丽乡村,确保“一年提标扩面、两年初见成效、三年全面提升”。

全文如下:

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2018—2022年)

前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特别是推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和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山东充分发挥农业大省优势,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为我省做好乡村振兴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

山东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山东工作的总要求,以及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指示,咬定“走在前列”目标定位不动摇不放松,以实际行动打造齐鲁样板,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山东篇章。为强化规划引领作用,明确山东乡村振兴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特编制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规划基期为2017年,规划期限为 2018-2022年,远景谋划到2050年。

本规划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对山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总体设计和阶段谋划,明确至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2022年召开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时的目标任务,细化实化工作重点、政策措施、推进机制,部署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确保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走在前列。本规划是全省各地各部门编制地方规划和专项规划的重要依据,是有序推进乡村振兴的指导性文件。

第一章规划背景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历史任务,在我国“三农”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我省必须切实抓住历史机遇,充分发挥农业大省优势,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更高标准、更高层次上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坚决完成好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重大政治任务。

一、重大意义

——推动乡村振兴,是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山东工作总要求的使命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发展高度重视、寄予厚望,明确提出“两个走在前列、一个全面开创新局面”的工作总要求,为我省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坚持“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对山东的重大考验和实践检验。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必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以只争朝夕和“功成不必在我”的使命担当,举全省之力,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扎扎实实深入推进,确保干出成效、创出经验,为全国乡村振兴作出山东贡献。

——推动乡村振兴,是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战略选择。当前,我省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一直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持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支持力度,但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基本公共服务短缺等问题依然较为突出,城乡之间、工农之间的要素不平等交换仍然存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重塑城乡关系,强化制度性供给,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着力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推动乡村振兴,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也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任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加快培育农业“新六产”,有利于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增创山东农业发展新优势,加快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跨越转变。

——推动乡村振兴,是顺利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现实需要。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最后一公里”,是检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色的重要标准,必须全力以赴、精准施策,坚决打好这场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筑牢产业发展基础,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将有效提升“三农”发展的协同性、关联性、整体性,使全体农民享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二、发展成就

山东是农业大省,素有“全国农业看山东”之说。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创造了不少农村改革发展经验,贸工农一体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就出自诸城、潍坊,形成了“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为全国农业农村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推进“三农”改革发展,以占全国6%的耕地和1%的淡水资源,贡献了8%的粮食产量、9%的肉类产量、12%的水果产量、13%的蔬菜产量、14%的水产品产量和19%的花生产量,农产品出口总额占全国的24%,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在全国农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全省农业增加值位居全国第一,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接近万亿元大关。粮食总产量连续6年稳定在900亿斤以上,蔬菜、水果、肉类、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均居全国前列,农产品出口连续19年居全国第一。农产品质量品牌建设实现新突破,优质绿色农产品比重持续增加,在全国率先推出“齐鲁灵秀地、品牌农产品”省级农产品整体品牌形象,启动农产品“双证制”管理,“三品一标”企业、产品分别达到3561家、7508个。农业科技创新迈出新步伐,物质技术装备条件极大改善,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3%,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27%。农村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农业“新六产”的框架布局基本形成,农村电商、定制农业等新兴业态蓬勃发展。

(二)农村发展活力持续增强。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任务基本完成,全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达到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34%,土地经营规模化率达到40%以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出台,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体系。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启动,建立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运作模式。稳步扩大特色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试点范围,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不断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全省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到9600家,农民合作社19.2万家,家庭农场5.5万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超过20万个。

(三)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农村道路、厕所、供暖、供电、学校、住房、饮水“七改”工程全面提速,人居环境整治加快推进。全省基本形成以县道为骨架、乡道为支线、村道为脉络的农村公路网络体系,实现了与国省干线公路以及城市道路的有效对接互通,在“村村通”的基础上启动农村道路“户户通”工程。农村垃圾污水治理水平显著提高,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所有村庄全覆盖,形成了成熟的“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垃圾处理模式,“建设运营一体、区域连片治理”的污水治理模式初步形成。大力推进农村危房改造,累计改造危房近40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基本完成。

(四)城乡统筹发展机制初步形成。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全省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到60%和50%以上。城乡居民收入比持续缩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七年高于城镇居民。农村公共服务不断完善,整合建立起全省统一、城乡一体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待遇水平稳步提升;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整合,在全国率先建立起省、市、县三级完整的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体系;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和贫困地区延伸。

(五)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向贫困发起总攻,建立完善了五级书记抓、党政一起上的脱贫攻坚领导体系,省负总责、市抓推进、县乡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多渠道全方位的监督体系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体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形成“1+25+23”脱贫攻坚政策体系,积极推进光伏、旅游、电商、金融、教育等重点领域扶贫,构建了产业、行业、社会扶贫开发新格局。全省各级共选派4万多名第一书记驻村抓党建促脱贫攻坚,8600家企业开展结对帮扶。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老弱病残特殊贫困群体,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脱贫攻坚,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规划获得国家批复,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成效显著。五年累计实现500多万省标以下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由7.2%下降到0.3%。

(六)乡村治理水平显著提升。大力推进过硬支部建设,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面推行村级重大事项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落实“四议两公开”、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村干部“小微权力清单”等制度,有效保障了村民参与村庄管理的权利。加强农村法治体系建设,实施“雪亮工程”,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加强农村德治体系建设,开展“四德工程”示范县创建,实现行政村善行义举“四德榜”全覆盖。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稳定和谐局面更加巩固。

总体看,我省“三农”改革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备了坚实基础和优势条件。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乡村振兴查看更多>农村人居环境查看更多>山东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