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近日,北极星环保网从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官网获悉,为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促进草原管理水平,山西出台《山西省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治理工作导则》(以下简称《导则》),推动林草融合高质量发展。
据调查统计,山西省曾有天然草原6828万亩,贯穿南北,包括山地草原类、山地草甸类、山地灌丛类、低地草甸类、喜暖灌木草丛类、疏林草地类等类型。山西省的亚高山草甸是华北地区特有的自然景观。然而,多年来由于地下矿产资源超强度开采、工矿区“三废”排放、干旱缺水,加之过度放牧等因素,导致草地生态功能严重退化。
《导则》强化了林草融合发展理念,明确要在遵循草原自然生态规律的基础上,坚持“生态优先、兼顾生产,自然修复、人工辅助,林草融合、突出重点,政策引导、社会参与,科技支撑、综合治理,科学利用、合理开发”六大原则,重点在“两山七河一流域”涉及的“三化”草地、撂荒弃耕地、林下间隙等区域,本着“黄土不露脸”的要求,因地制宜进行种草修复生态。
其中,在新造林地、未成林地、经济林地等林下间隙,实施林下种草;在“两山”区域内荒山、荒沟等生态脆弱区,沿黄流域荒滩等水土流失明显地段,实施荒山荒滩种草;对25度以上陡坡耕地、严重沙化耕地及撂荒弃耕地,实施退耕还草;对因实施脱贫攻坚移民搬迁等造成的闲置地块,以及未利用土地,进行种草复绿。
关于印发《山西省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治理工作导则》的通知
晋林办草〔2020〕62号
各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林业局),局直各单位: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发展理念,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进一步理清和规范草原生态保护修复的基本思路,探索草原生态保护修复的技术路径,促进草原管理水平,着力推进林草融合高质量发展,根据山西草原的实际,组织制定了《山西省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治理工作导则》,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工作抓好落实。
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
2020年6月5日
(此文主动公开)
全文如下:
山西省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治理工作导则
1.目的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践行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的发展理念,为全省实施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提供简明、规范、科学的工作指导依据,着力为建设美丽山西注入草原动能,全面加快林草融合发展步伐,在遵循草原自然生态规律的基础上,结合我省实际,按照保护与修复并重的原则,特制定本工作导则。
2.适用范围
本导则适用于全省范围内出现退化、沙化、盐渍化的天然草原、人工草地、撂荒弃耕地、退耕还草地,适宜种草的林下经济,通道防护林带以及省境黄河流域和“两山”区域范围内的草地的保护修复治理。
3.原则
3.1坚持生态优先、兼顾生产的原则;
3.2坚持自然修复、人工辅助的原则;
3.3坚持林草融合、突出重点的原则;
3.4坚持政策引导、社会参与的原则;
3.5坚持科技支撑、综合治理的原则;
3.6坚持科学利用,合理开发的原则。
4.草原的含义
草原是指陆地上以天然植被(自然的潜在植物群落)并以禾本科或者类似于禾本科的草本、灌木等为建群种的土地。《草原法》规定,草原是指天然草原和人工草地。
4.1天然草原,包括草地、草山和草坡。
4.2人工草地,包括改良草地和退耕还草地,不包括城镇草坪。
5.“三化”草地
现行国家标准中所指的“三化”草地即为退化草地、沙化草地、盐渍化草地。
5.1退化草地,指天然草地在干旱、风沙、水蚀、盐碱、内涝、地下水位变化等不利自然因素的影响下,或过度放牧与割草不合理利用,或滥挖、滥割、樵采破坏草地植被,引起草地生态环境恶化,草地牧草生物产量降低,品质下降,草地利用性能降低,甚至失去利用价值的过程。
5.2沙化草地,指不同气候带具沙质地表环境的草地受风蚀、水蚀、干旱、鼠虫害和人为不当经济活动等因素影响,如长期的超载过牧、不合理的垦殖、滥伐与樵采、滥挖药材等,使天然草地遭受不同程度破坏,土壤受侵蚀,土质变粗沙化,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营养物质流失,草地生产力减退,致使原非沙漠地区的草地,出现以风沙活动为主要特征的类似沙漠景观的草地退化过程。沙化草地是草地退化的特殊类型。
5.3盐渍化草地,指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半干旱区的河湖平原草地、内陆高原低地草地及沿海泥沙质海岸带草地,在受盐(碱)地下水或海水浸渍,或受内涝,或受人为不合理的利用与灌溉影响,其土壤处于近代积盐,形成草地土壤次生盐渍化的过程。
6.“三化”草地的界定标准
6.1从地理环境和植被情况来看,山西省的三化草地主要以退化草地类型为主。本导则主要介绍退化草地的程度分级与分级指标。
6.2草地退化程度分级分为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四个等级,评定每个等级的分级指标主要包含必须监测项目和辅助监测项目两类指标。具体参阅国标GB 19377—2003。
7.资源调查
7.1草地资源调查是对草地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环境条件和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并依据调查结论提出开发利用、保护对策的一项科学研究工作。
7.2草地资源调查能为草地的科学经营管理、以草定畜、执行草原法、发展草地畜牧业生产、生态环境保护和国土整治提供科学依据。
7.3调查对象主要包括草地资源的自然条件,草地的类型、数量、质量、分布,草地草本植物、建群种落以及野生动物资源,草地资源所处的社会经济条件,草地经营现状、经验和问题。具体依据草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NY/T 2998—2016)进行草地资源调查工作。
7.4我省草原主要类型主要包括六大类:山地草原类、山地草甸类、山地灌丛类、低地草甸类、喜暖灌木草丛类、疏林草地类等草地。
8.草原保护
在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治理过程中,应当坚持保护为先的原则,加强对草原的管理保护。主要保护措施如下:
8.1封育保护
适用于各类退化草地。将退化草地封闭,禁止放牧等人为干扰,使草地以自身的恢复能力进行修复。根据草地面积及草地退化程度分为多年或1年-3年逐块轮换封育。
8.2标识保护
在退化草地醒目区域内,可设置一些提醒式、教育式、科普式等标识标牌进行保护。
8.3禁休轮牧保护
禁牧休牧轮牧是草原保护的一种基本手段,可根据草地退化的不同程度,采取在一定区域内禁牧、在特定时段内休牧、在指定区域内轮牧等办法实施草原保护。
8.3.1禁牧
禁牧是指对草原实行一年以上禁止放牧利用的保护措施。
8.3.2休牧
休牧是指在一年内的特定时段对退化草地禁止放牧的措施。
8.3.3轮牧
根据天然草产量确定载畜量,对轻、中度退化草地划定放牧时间,进行周期性轮牧。
8.4宣传保护
加强草原知识普法宣传,搞好草原科普教育,引导全社会充分认清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开展草原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从而为全面有效开展草原保护和修复治理工作以及实现草原的可持续利用健康发展提供有利保证。
9.草原修复
草原修复是指通过人工干预措施,使退化草地恢复或接近原有草地生态功能和生产功能的过程。主要包括近自然修复、人工促进修复、综合修复三种方式。
9.1近自然修复是指按照草地植物的自然分布规律及生长特点,采取较少人为干预措施,促进退化草地植被修复的方法。常见方式有封育、禁牧、休牧、轮牧等方式。
9.2人工促进修复
人工促进修复是指采取人为措施促进退化草地修复的方法。常见方式如下:
9.2.1松耙
指对于以根茎型禾草或根茎-疏从型禾草为主的中度退化草甸或草甸草原,宜在春季进行松耙,耙深6-8cm,松耙后立即用镇压器镇压地面,禁牧2年以上。可采用机引圆盘耙、缺口重耙和松土补播机等。
9.2.2划破草皮
指在不破坏或少破坏天然草地植被的情况下,对草皮层进行划缝切割的一种草地培育措施。对于以根茎型禾草为主的中度退化草地,宜在早春土壤解冻或秋季进行,采用机具进行划破,深度以10cm为宜,行距以30cm—60cm为宜。禁牧两年以上,翌年后可适度割草利用。
9.2.3浅耕翻
对重度退化的根茎型禾草草地,羊草等根茎型草每平方米株数不少于10株,宜在雨季进行浅耕翻,耕翻深度不得超过15cm。干旱年份或雨量过大不宜耕翻,对于有土壤侵蚀风险的地区宜采用带状浅耕翻方式,带宽30cm,带间距5m。禁牧两年以上,翌年后可适度割草利用。
9.2.4补播
在年降水量不少于250mm的地区,对中度和重度退化草地,宜在雨季来临前,选用适宜草种,实施免耕补播或松土补播。禁牧两年以上,补播翌年后可适度割草利用。
9.2.5施肥
对于土壤贫瘠的轻、中度退化草地,在融雪水浸灌和土壤解冻时或雨季,采用沟施、撒施有机肥料或无机肥料等方法进行草地养分补充,施肥量视土壤肥力、植物需肥量确定。
9.2.6围栏
利用钢丝或钢丝制品、混凝土、角钢立柱及构件架设后形成的拦隔防护设备。草原围栏建设技术规程具体参照NY/T 1237-2006行业标准实施。
9.2.7鼠虫害防治
主要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天敌防控四种方法。
9.2.7.1生物防治
利用各种有益生物、微生物杀虫剂和植物源杀虫剂控制鼠、虫害数量的防治过程。
9.2.7.2物理防治
利用捕鼠捕虫器械捕杀害鼠虫害的方法。
9.2.7.3化学防治
利用以拟菊酯类或复配菊酯类等为主的化学药品配制成毒饵、喷洒药剂进行鼠虫害防治,且对人畜植物安全、环境污染小。
9.2.7.4天敌防控
利用草原鼠虫类及天敌食物链关系,用捕食性天敌来控制某一区域内鼠虫的种群数量和密度,达到降低鼠虫害目的的一种生物防治技术。
9.3综合修复
对退化草地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修复方式,在实际修复中多采用此种方式。
10.区域治理
重点在“两山七河一流域”涉及的“三化”草地、撂荒弃耕地、林下间隙等区域内,根据草地植被条件的差异、气候条件的不同等因素,按照林草融合发展的理念,本着“黄土不露脸”的要求,结合各地实际可以因地制宜对不同类型、不同区域的地类进行种草修复生态。
10.1实施林下种草
在新造林地、未成林地、经济林地、通道防护林地等造林地的林下间隙,选择种植多年生浅根型草种,利用其良好的固氮优势、水保作用明显、牛羊适口性良好等特性,改善林地土壤环境和提供充足水分,缓冲牛羊草食畜对林地的破坏毁损力,促进林草形成良好的共生共存互补的生态效益。
10.2实施荒山荒滩种草
按照“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的原则,重点在“两山”区域内的荒山、荒沟、荒丘等生态脆弱区,选择抗旱、抗寒、耐践踏、水保作用显著的草种进行大面积种植,有效改善土壤环境,促进生态环境的不断趋好。在沿黄流域内的荒滩等水土流失明显的地段,选择种植喜湿且根系发达的草种,着力提高地质的水土保持力。所用治理措施应当采取有利于当地原生植被保护的措施。
10.3实施退耕还草
对二十五度以上的陡坡耕地、陡坡梯田和严重沙化耕地及撂荒弃耕地可实施有序退耕还草。对因实施脱贫攻坚移民搬迁等国家政策造成的村落范围内的闲置地块,以及未利用的土地,应当进行种草复绿,有序激活生态效益,为生态环境治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科学利用开发等奠定坚实基础。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3月3日下午3时,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在人民大会堂一层新闻发布厅举行。发布会上,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副秘书长兼新闻发言人刘结一回答了记者提问,其中,多项内容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中国环境报记者现场了解到,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于3月4日下午3时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于3月10日上
北极星环保网获悉,新华社授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意见指出,要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深入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建设美丽乡村。健全农村改厕实施机制,完善社会化管护和服务体系。因地制宜选择农村生活污
12月25日,甘肃省自然资源厅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甘肃省能源局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光伏发电项目用地管理的通知,通知指出,严格落实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管控要求,优化大型光伏基地和光伏发电项目空间布局,合理安排光伏发电项目新增用地规模、布局和开发时序。新建、扩建光伏发电项目不得占用永久基
北极星环境修复网获悉,为进一步规范中央财政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管理,财政部、国家林草局制定了《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管理办法》。其中,除国家公园支出外,第十一条涉及项目储备相关规定于下达2025年资金起应用。全文如下:关于印发《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资环〔20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9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印发《新时代绿色龙江建设60条政策措施》。文件提出,鼓励电蓄热、储能企业与风电、光伏发电企业开展直接交易。对参加电力市场交易的采暖用电,峰时段、平时段执行相应电压等级的输配电价,谷时段输配电价按相应电压等级平时段输配电价的50%执行。推动源网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根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以下简称督察组)对青海省开展了第三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2024年1月30日,二十届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第2次会议审议通过督察报告。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督察组于2024年2月26日向
2月23日,保山市林业和草原局发布《保山市林业和草原局2024年部门预算编制说明》,文件提出,聚焦资源经济破题。大力支持发展硅光伏产业,牵头搞清全市20万亩的光伏利用林草地空间,实现光伏未利用地精准落地上图。原文如下:保山市林业和草原局2024年部门预算编制说明监督索引号53050003200600000保山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根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以下简称督察组)对青海省开展了第三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2024年1月30日,二十届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第2次会议审议通过督察报告。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督察组于2024年2月26日向
10月16日,国务院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文件指出,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加快建设库布其、腾格里、乌兰布和、巴丹吉林等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支撑性电源及外送通道。文件还指出,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支持内蒙古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
国务院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国发〔2023〕1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把内蒙古建设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
8月24日,青海省能源局发布关于推动“十四五”光热发电项目规模化发展的通知,通知指出,结合“十四五”电力需求,以光热配比、镜储配置、调峰调频、技术性能、光热业绩(含建设履约情况)等为主要条件,竞争性配置光热一体化项目(指光热与光伏、风电等新能源的一体化项目)。原则上参与竞争配置项目新能
日前,国家林草局、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三北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光伏治沙规划(2025—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到2030年,“三北”地区将新增光伏装机规模2.53亿千瓦,治理沙化土地1010万亩,进一步推动生态保护、清洁能源和区域发展协同并进,奏响生态修复与能源转
日前,财政部集中下达多项2025年环境治理相关资金预算,包括水污染防治资金预算(第二批)107亿元,大气污染防治资金预算(第二批)136亿元,土壤污染防治资金(第二批)预算13.2亿元,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资金预算254亿,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专项资金预算50亿。具体如下:(1)水污染防治资金预算(
2025年7月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农村经济司负责人关锡璠表示,公平开放水利基础设施市场,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具备供水、发电等经营性收益的项目。例如,近期四川引大济岷、福建上白石水库等重大工程已公开向民间资本推介。关锡璠介绍,重大水利工程是江河保护治理的重
6月17日,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天津滨海高新区促进新能源、新材料、新型电力集群融合创新高质量发展办法(征求意见稿)》及实施细则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文件提到,对在各类先进电池、风电风热、光伏光热、氢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和地热能,以及各类型的新型材料、电力电气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6月17日,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天津滨海高新区促进新能源、新材料、新型电力集群融合创新高质量发展办法(征求意见稿)》及实施细则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其中《天津滨海高新区促进新能源、新材料、新型电力集群融合创新高质量发展办法》,文件明确,对新
第三轮第四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条例》印发实施后的首批督察。各督察组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统筹开展流域督察和省域督察,既关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政策衔接、区域协调、机制建设等流域性、整体性、共性问题,也注重结
日前,十堰市政府印发《十堰市2025年度水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十堰市2025年度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十堰市2025年度土壤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实施方案》。详情如下: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十堰市2025年度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相关
5月20日,包头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包头市积极探索工业城市碳达峰新模式一文。文章提到,立足丰富风光资源优势,加速推进晶硅光伏、风电等旗帜型产业集群和氢储能等战新产业高质量发展。过基地化整体开发与分散式开发并举的发展模式,重点规划打造四个500万千瓦级新能源发电基地。打造四条新能源南北通道,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20日,包头市人民政府发布积极探索工业城市碳达峰新模式,提到,立足丰富风光资源优势,加速推进晶硅光伏、风电等旗帜型产业集群和氢储能等战新产业高质量发展。截止2024年底,全市新能源装机容量达877.13万千瓦,占全市装机总量44.24%,风电及光伏装机容量分别为578.89万千瓦和2
在“双碳”目标稳步推进的大背景下,加快新能源基地建设已然成为能源转型进程中的核心攻坚任务。六大发电集团作为能源行业的先锋力量,近年加大了新能源大基地项目的开发建设。据初步统计,目前六大发电集团牵头的新能源基地,总规模约400GW,北极星整理如下:华能集团华能集团牵头的新能源基地,总规
不久前,沙尘天气蔓延影响了中国的大部分区域,多地发布了重度污染预警,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中国是全球土地沙化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西北地区作为中国沙漠分布的主要区域,在广袤无垠的金黄沙漠中,严峻的沙化形势使得防沙治沙工作成为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的首要任务。作为生态防治的创新
2025年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48654亿元,同比增长2.8%(按可比口径计算,详见附注7)。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0.6%。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5.3%。从环比看,6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降0.1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4816亿元,同比增长6
7月3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2024年度电力行业光伏发电运行指标对标结果。此次评选累计有2048座集中式光伏电站参与对标,评委会通过对电量指标、能耗指标、设备运行水平指标开展综合评价,经数据公示、评审等环节,最终评定出电力行业2024年度对标得分前20%的光伏电站(共计426座),为光伏电站能效
7月14日,灵丘县晔晟储能新能源有限公司发布灵丘县200MW/400MWh独立新型储能电站项目EPC总承包(1标段)招标公告。项目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落水河乡大涧村区域,项目占地68亩。建设220kV升压站、综合控制楼、35kV配电室、电缆沟、厂区道路、220kV送出线路工程,储能电池、变压器、变流器、配电柜、G
7月14日,山西省能源局发布《关于公示2025年第二批拟废止风电光伏发电项目规模的清单》。公告显示,为加快推进存量新能源建设,优化电网接入与资源配置,提高项目落地转化率,山西省能源局组织各市对存量风电、光伏发电项目进行梳理,相关地市上报了拟废止规模项目清单,经汇总,拟对华能应县100MW光伏
7月14日,山西宏安焦化科技有限公司新建焦炉烟气备用脱硝及非甲烷总烃项目招标公告发布。详情如下:山西宏安焦化科技有限公司新建焦炉烟气备用脱硝及非甲烷总烃项目招标公告一、招标条件本招标项目山西宏安焦化科技有限公司新建焦炉烟气备用脱硝及非甲烷总烃项目已由项目审批,项目资金来源为其他,招
7月14日,山西省能源局公示2025年第二批拟废止风电光伏发电项目规模的清单。拟对华能应县100MW光伏发电项目等7个项目、规模35.2052万千瓦进行废止,其中包括5个光伏发电项目、2个风力发电项目。原文如下:关于公示2025年第二批拟废止风电光伏发电项目规模的清单为加快推进存量新能源建设,优化电网接入
7月7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指出,着眼于高水平打造我国重要能源原材料基地,配套发展风电、光伏发电、氢能等能源,构建新型能源体系。革命老区山西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和重化工基地,也是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省。面对能源供需格局新变化、经济社
2024年,全国各电力交易中心累计组织完成市场交易电量61795.7亿千瓦时,各省份市场化交易电量与售电公司数量之比平均为6.86亿千瓦时/家[1]。在全国5个转入现货正式运行的省份中,甘肃、山东、山西三省虽然市场化电量规模较大,但售电公司间竞争尤为激烈,平均每家售电公司分摊市场化交易电量分别为3.73
新能源主导地位凸显——中电联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解读7月10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电联”)发布《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在2024年电力行业发展中,新能源主导地位持续凸显,绿色低碳转型加速推进。新能源参与市场化交易电量突破万亿千瓦
7月14日,山西省能源局公示2025年第二批拟废止风电光伏发电项目规模的清单。公告显示,山西省能源局组织各市对存量风电、光伏发电项目进行梳理,相关地市上报了拟废止或核减规模项目清单,拟废止华能应县100MW光伏发电项目等7个项目、装机规模35.2052万千瓦,其中包含5个光伏项目,规模27.7052万千万;
电力工业关系国计民生,电力行业统计分析是监测电力工业发展的重要工作。其中,电力生产消费统计数据不仅反映电力需求和供应情况本身,也反映电力供需平衡的基本状态,结合历史统计数据还能反映电力供需波动变化的总体趋势。同时,分行业的用电需求及其变化情况,在反映各行业用电需求的同时也反映行业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