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土壤修复报道正文

土壤修复:产业冷清亟待立法

2014-08-30 09:24来源:华夏时报作者:马维辉关键词:土壤污染土壤治理土壤修复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张旭辉也表示,大概3-4年以前,媒体关于土壤污染的报道很多,两会上代表委员也比较关注,很多企业判断土壤修复将成为未来的环保产业的热点之一,于是纷纷成立相关分公司。但如今回过头来看,很多企业其实没有接到什么项目,有的甚至3年才接了两三个项目,大部分时间都在亏损运营。

当然,也有少数成立早、规模大、运营好的企业,例如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等,订单较多。总体来讲,土壤修复产业的项目集中度较高,几家大企业承接了大部分项目,其他几百家企业则嗷嗷待哺。

如今,这些小企业的处境就显得比较尴尬,要么退出,要么咬牙坚持。张旭辉说,现在大部分企业还都舍不得撤走。

期待立法

为何污染情况和产业状况会出现如此大的反差?张旭辉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立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和《水污染防治法》很早就有了,甚至《噪声污染防治法》这样的特种污染立法也早已颁布,但土壤环境保护法却迟迟没有出台。

立法缺失,使得污染企业和土地拥有者都没有修复的动力。张旭辉说,目前已经开展的修复项目,要么是国家试点,要么就是房地产开发商出于商业利益自发进行的。

由于基础的立法工作没有完成,大方向尚未确定,使得相关的产业政策和标准制定工作也受到影响。目前土壤修复方面的很多技术标准都没有,哪些需要修复,哪些不需要修复,修复到什么值,按照什么技术程序,都没有明确的依据。工程师们只好各自寻找美国、中国台湾,甚至是上海世博会期间的某些标准来参考,使得标准散、乱、不统一。

没有立法,就连最基本的土壤修复成本机制也建立不起来。目前环保部门在对企业的环保处罚当中并没有包含土壤修复的费用,污染者不付费,政府也承担不了如此巨额的费用。

由于没有立法,标准缺失,如果从业者的素质稍差,其浑水摸鱼就很容易。甚至有一些项目,经过修复之后,环境情况反而进一步恶化。

总之,在文一波看来,土壤修复市场有点像早期的工业废水治理市场,没人重视、没人监管、没有标准。所以这一领域呼唤强硬的法律、监督机制的建立,以及标准的制定。

目前,土壤立法方面已经有所进展。8月5日,环保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在北京组织召开土壤修复企业座谈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环保部正抓紧组织起草土壤环境保护法。目前已经会同发改委、国土、农业等部门成立了土壤环境保护法规起草工作领导小组、工作组和相应的专家组,先后召开了两次领导小组会议、10多次专家组会议,形成法律草案征求意见稿,征求了有关部门和地方意见。

此外,还有号称环保部“三大战役”之一的“土十条”,今年3月,时任环保部副部长的周建曾经表示,《土壤防治行动计划》(又称“土十条”)有望在年内出台。

不过,张旭辉表示,“土十条”只是纲领性文件,起指导性作用,所以不会为市场带来爆发性的增长。土壤修复产业要想迎来质变,还得期待土壤环境保护法的颁布。而根据最新消息,土壤环境保护法预计将在2017年前出台。

原标题:土壤修复:产业冷清亟待立法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土壤污染查看更多>土壤治理查看更多>土壤修复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