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节能工业节能报道正文

2014年中国工业节能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4-09-09 13:26来源:中商情报网关键词:工业节能节能降耗工业能效管理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4)我国节能减排目标清晰化及要求趋严

根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的数据,2012 年中国全年能源消费总量为36.2亿吨标煤(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2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若以未来十年年均增长2 亿吨标煤能源消费量的速度推算,到2015 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将达40 亿吨标煤以上。煤炭消费持续增多可能使得“我国到2020 年可再生能源比例达到15%”的对外承诺无法兑现,需要通过结构调整及节能改造挖掘潜力降低能源消费量(资料来源:《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

随着我国节能减排目标的清晰化及要求趋严,钢铁冶金、有色金属、石化、建材等重点耗能行业的企业逐步认识到其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能源管理的全面掌控,而仅仅从生产环节的“动力流”入手,实施一重节能,以及局限于生产流程能源数据分析的二重节能,都将能源信息孤立于企业内部其他业务流程,忽视了信息集成对能源管理的重要性,而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全集成能源管理系统平台能够满足企业进行全面能源管理,实现“管理级”节能的需求。

2、不利因素

(1)节能理念相对落后

工业能效解决方案属于定制化产品,只有根据企业所处的行业特点及所处不同发展阶段特点,采用相适应的解决方案,才能使节能收益最大化。但目前我国多数企业的节能理念相对落后,对节能产业链的理解不够全面和深入,仍停留在生产环节的“动力流”节能层面,未能认识到“信息流”、“管理流”节能的必要性,这给一些节能服务企业的业务拓展带来一定困难。

(2)节能技术有待提高

集“动力流”、“信息流”、“管理流”于一体的三重节能服务代表了工业节能服务市场的发展主流,其业务链条更加完整,客户粘性更强,但对节能服务商技术提出较高要求。目前,我国节能服务行业总体技术装备水平不高,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不强,具备信息全集成技术能力、能够提供综合型的能效解决方案的服务商较为缺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节能服务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3)行业内企业规模较小

工业能效管理业务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行业内企业基本处于快速发展期或成立初期,多数企业规模较小,市场较为分散。规模较小的企业不具备同时开展集成“动力流”、“信息流”、“管理流”三重优势的综合能效管理业务的实力。同时,由于工业能效管理项目的实施需要垫付大量资金,对从事该业务的公司的资金实力要求较高,规模较小的企业面临融资压力。因此,企业规模较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工业能效管理行业的发展。

原标题:2014年中国工业节能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工业节能查看更多>节能降耗查看更多>工业能效管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