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节能评论正文

深度剖析:蓝光LED为何能斩获诺贝尔奖?

2014-10-09 14:42来源:新世纪LED网关键词:蓝光LED蓝色发光二极管诺贝尔奖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英国剑桥大学教授科林˙汉弗瑞爵士(SirColinHumphreys)指出:“这是一项巨大的成就,赤崎勇,天野浩和中村修二当之无愧。他们发明的蓝光LED技术它极大地改变了节能省电的方式,为研发明亮而节能的灯具,更高效的照明技术铺平了道路。”

英国物理学会主席弗朗西斯• 桑德斯(Frances Saunders)博士在对这个消息进行评论时强调称节能灯泡是致力于减缓全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重要部分。

中国照明电器协会副理事长、南京工业大学电光源材料研究所的王海波所长在接受阿拉丁新闻中心记者采访时表示:“十年前中国刚启动半导体照明工程的时候,LED照明的光效大概是20-30 lm/w,成本是现在的十倍以上,当时否定的声音多于肯定的。随着LED技术的快速发展,LED的光效已经可以达到300lm/w以上,否定的争论已经消失。而这个奖把我们这一项技术放到了一个可以丈量的尺度,肯定它对于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蓝光LED的出现才是真正带来革命性变化的技术,这三位学者在学术研究和工业界的持续努力,解决了这个过去30多年来一直存在的难题。最为重要的是,LED行业利用这种新技术来开始白色LED(半导体生态光源)的商业化生产,如将使信号灯和照明灯更换为更节能的LED灯,大型户外表演可实现三色照明,蔬菜大棚也可利用LED照明进行健康有效培育。

蓝光LED带来的高效节能减排的照明变革,对于目前能源及环境问题的情形,产生的巨大影响不可估算。

发展趋势:LED产业快速发展的牵动

随着白炽灯淘汰的进程加快及节能灯补贴政策即将结束,LED照明产品逐渐普及并且全面替代传统照明产品。而正是这一发展背景,让LED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更加深入,LED对于人们的作用日益受到全球重视。

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CTO齐晓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除了行业熟知的由蓝光LED产生白光的重要意义,及其高效率带来的节能减排的期望外,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产业的进程远远快于早期的设想,使得多种LED应用在短短的十几年间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如LED照明在这几年的应用推广(从户外亮化到节能替换),及LED作为背光的应用等等。

华南理工大学文尚胜教授同样表示,“蓝光LED”这次获诺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当前LED照明产业的蓬勃兴起,科学界逐渐认识到“蓝光LED”发明的重大意义。社交媒体上有网友留言戏言,本次“蓝光LED”获诺奖,中国LED产业应该是获奖的第四人。

发明者:坚持不懈 不走寻常路

前(7)日,当蓝光LED的三位发明者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消息一公布,复旦大学信息学院院长郑立荣教授第一时间向中村修二教授发出了祝贺。他表示,“中村教授获奖最大的特点,是他脚踏学术和产业两地,执著地把理论用技术走通,从而实现应用,这恐怕是他得奖的最大的理由。”

据了解,中村修二在短短四年时间经过无数次实验,克服了两个重大材料制备工艺难题,一个是高质量氮化镓薄膜的生长,另一个是氮化镓空穴导电的调控。复旦大学长期从事光器件研究的陈良尧教授说:“中村修二当年在公司里研究蓝光二极管,自己亲手改造MOCVD长膜,对长膜机理了解很深入;别人做出来的GaN薄膜质量很差,很多人都放弃了,他做出来的就好,最后一点点地获得成功。这不能不说是他的一种技术上的突破。”

而另一位获奖者赤崎勇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同样强调了研究团队的执着精神是成功的秘诀。他坦言,不少人之前对他说,他的研究在20世纪结束时也不会取得成果,“但我决没有这么认为,我只是一直在做我希望做的事”。

CREE中国CTO邵嘉平博士也表示,总之,千万不要以为他们是拍脑袋的灵感做出了很牛逼的事情。事实是,他们一根筋地坚持做研究(以十数年计算),本身就很聪明,加上运气好,才有的收获。

在众人“摈弃”的领域另觅蹊径,坚持不懈地努力,“有心人”终会获得成功的果实。诺贝尔奖委员会主席、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的皮尔•德尔辛教授(Per Delsing)强调了获奖者的坚持与执着。 “有趣的是,很多大公司都曾尝试做这件事,但最终都失败了。” 德尔辛说道。“但这几名科学家坚持不懈反复实验,最终获得了成功。”

原标题:深度剖析:蓝光LED为何能斩获诺奖?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蓝光LED查看更多>蓝色发光二极管查看更多>诺贝尔奖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