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碳交易评论正文

碳市场只开花难结果?(图)

2014-10-23 08:55来源:中国环境报作者:陈波关键词:碳交易碳交易市场碳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首先,行业景气周期发生结构性变化。在基准年前后,钢铁和水泥行业较为萧条,停产停工现象较为突出,而电力行业恰恰相反,处于满负荷运行阶段。因此导致钢铁和水泥行业配额分配较紧,电力行业分配较松。当前,钢铁与水泥行业处于利润较低甚至亏损阶段,无法承担较高的履约成本。排放密集型行业的经营状况发生了很大的逆转,导致企业碳成本承受能力发生变化,使得部分企业面临较大的困难。

其次,早期减排行动未被考虑,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在中央财经大学能源与金融研究中心组织的一次企业调研中,被调研的许多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已经进行了较多的节能改造活动,进一步减排的空间相对较小,成本较高。这些早期的贡献并未在配额分配方案中考虑,使其获得较少的配额。同时,一些环保类项目能耗较高,导致当前排放增加,与碳减排政策产生了一定的冲突,也制造了一定的不公平性。

此外,企业检修、事故意外等突发情况未被考虑。大部分生产型企业每两三年进行一次大规模检修,检修时间为1~3个月不等。而如果采用历史法计算平均值时,若未将其剔除,使得配额分配过少。此外涉及能源安全的行业,如石化等,会面临政府安排的计划外生产任务,使得企业面临额外的排放成本。

历史法虽然提高了监测报告核查体系(MRV)的运行效率,降低了初始成本,但是带来了显著的公平问题,极大增加了市场运行成本。这些公平问题一方面是由于经济周期等外部客观因素造成的,另一方面则是因为MRV方法学体系缺乏自我纠错机制,无法适应复杂的企业状况。不合理的分配结果贡献了市场上的部分交易量,个别企业甚至抱怨其交易活动完全是由于分配不合理造成的。

二级市场缘何不活跃?

担心未来配额不足,希望留存配额,倾向于储蓄而非交易

国有企业在参与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上的意愿明显不同。国有企业普遍将参与一级市场有偿分配活动视为政治义务,而对二级市场的交易活动缺乏积极性。除极少数具有碳资产管理意识的企业外,国有企业内部复杂的管理决策流程和风控手段,降低了其参与二级市场的灵活性和可行性,这一局面短期内无法解决。这意味着在国有企业主导的碳市场中,一级市场相较二级市场更具有吸引力。

由于国有企业在碳市场的主导地位,其风险偏好显著影响到了参与二级市场的积极性。事实上,控排企业参与二级市场存在以下障碍:担心未来配额不足,希望留存配额,生产型企业普遍担心未来配额紧缺,因此倾向于储蓄现有的配额供未来使用;普遍未建立有效的碳管理体系,只有少数企业成立了工作小组,应对政策风险,但是这些工作小组并未获得授权进行二级市场的交易;缺少专业性人才,大部分企业指派部门经理或者副总经理负责,由工程师或能源环保管理人员构成,这些人员缺乏参与市场交易的知识、经验和信心;政策不稳定,使得参与市场的风险较大,过高的风险迫使各个企业采取了观望的态度,决策人员不愿承担潜在的风险和责任。

目前的场内交易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由于市场缺乏流动性,企业认为市场风险过高采取观望态度,这又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不活跃的问题。要从根本上破解流动性不足,必须要进行市场的深入改革,在短期内,试点碳市场的场内交易仍将处于不活跃的状态。因此,现阶段应重点完善协议交易或大宗交易市场,开发远期合约,为企业提供更加灵活的履约工具。

如何管理碳市场的不确定性?

总量与排放不确定性负相关,不确定性水平越高,总量须越低

尽管国内试点市场的运行时间短,市场价格还不能反映配额过剩的程度,但大部分市场参与者都认为配额总量是过剩的。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是忽略了碳交易市场不确定性与总量设定之间的关系。

原标题:碳市场只开花难结果?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碳交易查看更多>碳交易市场查看更多>碳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