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除灰除尘评论正文

各个击破还是全面出击?雾霾治理还需统筹规划

2014-11-17 09:14来源:无所不能作者:罗兰贝格关键词:雾霾治理空气质量监测大气污染防治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12年冬天,中国多地遭遇了严重的雾霾天气,“PM2.5”正式进入公众视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社会发展年度报告(2013)》显示,民众对空气质量满意度最低。因此,全国范围内的大气治理已经迫在眉睫,雾霾治理的成败关乎民众对政府的信任。

监测网络的完善推进治理目标实现

为监测地方政府治理结果与实时空气质量,环保部于2012年开始实施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并将于2014年10月全部完成新标准下空气质量监测网络的建设,届时全国所有地级及以上城市将布满1436个国控监测点。

电力行业最早实行排放监管,而由于集中度高,国企、央企占据主导地位,电力行业的政策推行难度也较小。交通行业的排放自2000年取消铅汽油开始,也受到较为严格的监管。然而,工业生产过程和工业锅炉作为另一排放大户,由于行业分散、盈利水平有限、缺乏专业的减排人才和技术等原因,目前尚没有有效且便于大面积推行的解决方案。

欧美空气治污的经验表明,针对单个污染源的治理方案不能达到理想结果。因此,要想按照预期,达到国家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目标,加大工业行业的空气治污力度势在必行。

工业企业面临减排困境

成本高昂的解决方案难以复制

在北京城区内实现“无煤化”,对工业企业燃煤锅炉、窑炉、自备电站推行清洁能源替代。作为富煤少气的国家,昂贵的成本使得针对工业锅炉和居民供热锅炉的“煤改气”无法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推行。另一类可能的减排举措是大面积关停钢铁、水泥、化工等高污染行业。然而如果将关停的对象进一步扩大至空气质量满足人体健康的需求,需要完成约60%~80%的关停,而这将造成全国范围内(尤其是重工业大省)不可承受的经济损失,引起失业等民生问题。

治理政策难以推行

相比交通、电力行业,针对工业源的减排政策的执行面临一定难度。这主要是因为:

1)工业生产设备及工业燃煤锅炉更加分散;

2)钢铁、水泥等重污染行业盈利水平较低,环保设备的支付能力有限;

3)规范政策于2013年开始频繁出台,面对突如其来的监管,企业在人才、技术等方面能力缺乏。

同时,政府(尤其是环保部门)在环境监测、监督、处罚方面缺乏足够的人力、精力和资源,针对数量众多、行业广泛、布局分散的工业企业,紧密监测其政策的执行情况、监控其减排及治理效果的需求也使得政策的执行难度加大。

原标题:各个击破还是全面出击?雾霾治理还需统筹规划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雾霾治理查看更多>空气质量监测查看更多>大气污染防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