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固废处理垃圾处理工业固废评论正文

【观点】警惕PPP模式的潜在问题

2014-12-08 11:11来源:上海商报作者:赫荣亮关键词:PPPPPP模式垃圾焚烧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看来,我国社会资本参与城镇化建设,真的将迎来饕餮盛宴。12月6日消息,仅湖南省长沙县就一次推出了21个PPP项目(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又称PPP模式),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城镇化建设、棚改等,规模达到400多亿元。

社会资本参与公共建设,成为地方政府创新融资的招商热点,12月4日,政府发布《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试行)》,财政部公布30个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示范项目,总投资规模约1800亿元,从政策层面和实际操作上对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合作予以指导。

PPP模式源于英国,在特许权协议基础上,由公私部门合作完成,提供公共产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伙伴式融资和经营行为。当前,我国PPP模式的精髓在于,政府将公共产品交由企业打理,并以土地等资源作价入股,由公共产品的收费回报企业,从而减轻了政府的负债规模。目前,我国的城市地铁、垃圾焚烧、自来水、医疗等项目都能看到公私合营的身影。

PPP模式,成了破解我国公共产品供给的一剂良药,还解决了民间资本的去向难题。当前,资本市场已经在狂欢,一片凯歌声中,城投等PPP概念股成了站在风口上的猪,股市在挖掘参与基建的上市公司,并且称其为化解地方债的良药。

但狂欢之余,居安思危,PPP模式真的一劳永逸地解决了所有问题?反思政府应用PPP模式的目标是什么,那是更好地完成政府治理,以较低的成本为社会提供优良服务。目前看,PPP模式存在着潜在问题,我们需要持续关注。

首先,PPP模式隐藏了供给的真实成本,警惕地方政府扩张的二次冲动。

金融危机后的地方政府,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搞钱建设,催生地方债快速扩张。据渣打银行估算,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可能达到21.9万亿-24.4万亿元,占GDP的38%-42%。

政府通过税费收入、债券等支出搞公共产品,增加了政府的负债总额,而公私合营很巧妙地将建设成本隐藏起来。当前地方债的风波未停,甚至部分地方政府后续资金不足,缺钱状态突出。在这种情况下,警惕地方政府通过PPP模式,走表外业务,将中央政府已经压下去的基建项目改头换面,包装后重新上马。警惕地方政府大搞土木工程,出现一届政府请客、后面十届政府买单情况。

其次,PPP项目含糊了公共产品的成本核算,警惕纳税人后续支出的大幅增长。

PPP突出特点是公共部门向私人部门转移风险,私人部门向公共部门提供现金,政府不出钱,企业出资金。企业拿到特许经营权,大笔从银行贷款,这增加了公共产品建设的资金成本,由于企业以相当低的自有资金撬动项目开发,而最终包括利息在内的全部成本来核算公共产品成本,最终通过价格传导转嫁给消费者,造成公共产品成本过高,以表面的微利经营,掩盖了企业暴利本质。其实,国内不缺少这样的例子,如高速公路,企业自有资金过低,还贷公路时间过长,从而形成高速公路的暴利现象。因此,必顺控制企业的贷款规模,要求自有资金进行建设,通过控制贷款比例来控制成本。

近期,关于PPP模式,大家讨论更多的是如何调动民间资本的积极性,如何保障盈利。个人认为,如果算上贷款利息、审计等总成本,PPP项目的运营成本高于其他方式,就不适宜采用PPP模式,这对纳税人不利。1987-2012年,英国批准PPP项目730个,运营金额540亿英镑,有研究人员表示,投资者要求的投资回报率远高于债券利率,英国政府已经付出了沉重代价,政府通常要比自建项目多支付3到4倍的价格。

对于PPP模式,我国需要谨慎行动,研究透英国等先行国家的案例,不仅要总结其30年发展的成功经验,更要汲取教训。(作者系赛迪智库副研究员)

原标题:警惕PPP模式的潜在问题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