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节能工业节能评论正文

政策利导 工业节能成清洁生产重要“抓手”

2014-12-08 13:29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作者:郭涛关键词:节能减排工业节能节能环保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前段时间,“APEC蓝”成了大江南北一个时髦热词。APEC会议期间的蓝天白云的确来之不易,背后是六省市联动数千家企业和工地的停工停产。曾经离我们那么近的清洁环境,如今却要付出如此沉重的代价。有没有更长效的办法可以让蓝天白云常在?

近日,记者在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主办的“2014节能环保产业高峰论坛”上了解到,作为“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当前工业节能领域的各项政策和技术,已成为清洁生产中各方关注的焦点。

政策密集出台成“气候”

2014年11月12日,中美双方在北京发布应对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中方首次正式提出2030年左右中国碳排放有望达到峰值,并将于2030年将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提升到20%。

“绿色低碳转型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征,也是我们必须实现的任务。”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李毅中介绍,近来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环境明显改善。新的环保法将于2015年1月1日起正式执行,这将是我国历史上最严格的行政法规之一,对违反相应法规的责任人和责任企业的处罚将以“日”为单位计算,直到责任主体完全整改合格之后相应处罚才会撤销。最高人民法院也已设立了“环境资源审判庭”,违法违规企业将难逃法律的制裁。再者,国务院目前已做出决定,将之前在全国7个省市进行的碳排放交易试点扩大至全国,这将有利于促进各能源单位和个人更加注重节能减排。

记者了解到,今年11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发布《重大节能技术与装备产业化工程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提出的工程目标包括,在高效锅炉、电机系统、余热余能利用、节能家电等领域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重大装备与产品,显著提高节能装备核心元器件、生产工艺核心技术以及先进仪器仪表的国产化水平;推广重大节能技术与装备,到2017年,高效节能技术与装备市场占有率由目前不足10%提高到45%左右,产值超过7500亿元,实现年节能能力1500万吨标准煤等。

除了上述政策,今年下半年以来,国务院以及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部门密集出台了多项工业节能减排政策措施,大力度推广节能环保产品。在技术节能方面,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在管理节能方面,《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规则》、《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年)》正在组织实施;在清洁生产方面,工信部印发了《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业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在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提升方面,“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高效电机推广目录(第六批)和节能环保汽车(1.6升及以下乘用车)推广目录(第一批)均已公布。

提高节能企业动力是关键

在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会长王小康看来,今年上半年,被相关部门描述为“严重”和“非常严重”的污染天数量就达到了105天。与庞大的其他工业企业数量相比,专业性的节能和环保企业在国内占比并不高。

“在节能市场中需要活跃一大批市场主体,节能公司在利益的驱动下到处寻找节能机会,不断开拓市场,积极创新节能技术,在创造更多利润的同时,提高了全社会的节能水平。”国务院参事陈全生认为,节能公司实际上是用能企业节能业务的外包。但当前节能公司发展缓慢,究其原因,一是能源价格太低,对用能企业而言,耗能成本低,企业缺乏节能动力,因此必须提高能源资源的价格;二是信用体系的缺失,造成节能公司发展步履维艰;三是国家节能专项资金使用方向存在一些问题。

原标题:政策利导 工业节能成清洁生产重要“抓手”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节能减排查看更多>工业节能查看更多>节能环保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