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察评论正文

浙江绍兴探讨排污权拍卖 是花钱买污染吗?

2014-12-11 15:05来源:绍兴日报关键词:排污权污水处理排污权交易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排污绝非“一拍就活”

反方:黄磊

绍兴的排污权拍卖,通过的是淘宝这个平台,走的是司法拍卖的路线,颇具“高大上”的意味,如果再辅之以自由派经济学者不断称颂的“市场效仿”,似乎仅仅通过此类交易就解决了众多环保难题。

但美好的愿景并不等于现实,有效交易的前提是充分竞争的市场,而目前,这一点在排污权交易中恰恰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在环保部门控制总量的前提下,企业通过初次分配获得的排污权与其产能相比,不仅远远谈不上富余,更可以说是不足。因此尽管2007年年末绍兴就鼓励企业间交易排污权,但长期以来“惜售”一直困扰着二级市场的发育。没有活跃的二级市场,排污权交易愿景中的“资源向更高配置流转”就成为难以实现的镜花水月。很少有人关注,此次排污权拍卖的前提是企业破产,这才有了多余的排污权可供公开拍卖。

也同样是受制于“惜售”,绍兴排污权有偿使用中的历史问题也成为环保愿景难以照进现实的重要因素。

在排污权有偿使用的探索中,基于承认历史无缝对接现实的政策取向,绍兴采取的是老项目老办法、新项目新办法,因此,一些“老厂”或许本身的产能早已凋敝,但可以通过租赁厂房+排污权获得足够大的收益,进而形成建立在排污权有偿使用之上的“食利阶层”。这一现象,导致政策制定者希望的产业集群集聚化发展、集约化发展,难以实现,反而催生了“小作坊”式的分散经营,往往一个厂址内有多家作坊,大家打着老厂的旗号继续排污。“小作坊”式生产难以实现技术升级,其相对低廉的成本又在市场上形成了“逆向淘汰”机制,进而导致守规矩的“乖孩子”吃亏,钻空子的“熊孩子”占便宜。

和许多资源型项目的改革进程类似,市场在初期的失灵也在情理之中,因此,加大监管和执法力度势在必行,与其等待市场自发地形成秩序,不如通过监管引导市场走向健康发展的轨道。

第三视线: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成“国策”

今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有关《意见》表示,未来三年内,将基本建立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

针对加快推进排污权交易,《意见》提出,要规范交易行为,控制交易范围,排污权交易应在自愿、公平、有利于环境质量改善和优化环境资源配置的原则下进行,交易价格由交易双方自行确定。要激活交易市场,试点地区要积极支持和指导排污单位通过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清洁生产、污染治理、技术改造升级等减少污染物排放,形成“富余排污权”参加市场交易;建立排污权储备制度,回购排污单位“富余排污权”,适时投放市场,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科技示范等项目建设。《意见》还要求,试点地区要及时公开排污权核定、排污权使用费收取使用、排污权拍卖及回购等情况以及当地环境质量状况、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等信息,确保试点工作公开透明。对于超排污权排放或在交易中弄虚作假的排污单位,要依法严肃处理,并予以曝光。

另据了解,排污权使用费由地方环境保护部门按照污染源管理权限收取,全额缴入地方国库,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管理。排污权出让收入统筹用于污染防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 据《人民日报》

原标题:排污权拍卖,是花钱买污染吗?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排污权查看更多>污水处理查看更多>排污权交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