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评论正文

裴德盛:中国环保可以借鉴“丹麦经验”

2014-12-30 11:36来源:经济网作者:孙冰关键词:环境保护节能减排丹麦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逼”出来的创新

据裴德盛介绍,丹麦之所以在很早的时候就把创新和环保作为立国之本,实际上是源于上个世纪70年代的第一次石油危机。当时油价飙升得非常高,这让丹麦人开始思考:是否真的需要花这么多钱在石油上面?是否需要节省能源的使用?

“当时,我们大概99%的石油都依赖于进口,而现在我们已经实现了能源自给,这是政府、社会、企业和百姓都希望看到的。更重要的是相比于上世纪70年代,现在丹麦GDP增长了近80%,但我们能源消耗并没有增长。这也让我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经济增长是可以和能源消耗的增长脱钩的,当然这背后需要更多技术创新,特别是一些节能方面的技术。当然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也是非常系统的一项工程,我们在方方面面都要进行创新。”裴德盛说。

为了解决能源问题,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丹麦大力开发以风能和生物燃料为主的可再生能源,清洁和可再生能源在国家能源结构中的比重逐年增加。以发展风能为例,丹麦从1979年开始为风能工业提供补贴和贷款,并开发了专门的地区进行试点,然后向全国推广。现在,根据丹麦风能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0年丹麦风电装机总容量达到3.8吉瓦,满足了丹麦25%的电力需求,已接近欧盟到2020年31%的电力由可再生能源提供的目标。丹麦政府计划,到2020年,风力发电可满足国家总电力需求的50%,到2050年完全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不仅如此,可再生能源产业已经成了丹麦的一项重要经济来源,现在丹麦被称为“风能之王”,因为丹麦企业占全球风能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风能产业出口额已经跃居所有行业的第一位,占总出口额的7.2%。也就是说,为了保护环境所采取的措施不仅仅能解决环境问题,还能够成为国家经济新的增长点。

丹麦愿意与中国分享经验

现在,丹麦模式被认为是经济发展的理想方式。除了在能源方面的优化,各种发展经济所需要消耗的自然资源,丹麦都进行了持续的优化,比如金属等等。“这是巨大的一个改变。我非常高兴地看到中国现在已经致力于做这样的工作,而且中国相比其他国家更需要做这样的工作。”裴德盛说。

在裴德盛看来,中国政府的领导人有着对未来的远见,现在也已经有了一些非常重要的目标。“现在中国的领导已经走在非常正确的道路上了,而且制定了非常恰当的目标,我相信这些目标在未来的‘十三五’规划中一定会得到体现,比如中国未来的发展目标中一定会包含更为清洁、更为环保、经济性更好、能效更高等一些这样的目标。中国现在需要的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在中国内部让企业、市场和政府进行合作,以及和其他国家合作。丹麦非常愿意和中国分享这样的经验,也愿意和中国进行合作开发一些新的能力,以达到这些目标。”他说。

当然,除了政府的远见、企业的推动,也需要有全民的参与。在丹麦,环保甚至已经成为公民的信仰。在人均收入水平很高的丹麦,很多市民却十分热衷于骑自行车出行,周日甚至实行“无车日”。无论是居民,还是商家,在可能的情况下,都会关灯节电。

“要引导消费者改变一些心态,比如让更多的公民有这样的意识:在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应该更为谨慎,要考虑每日到底用了多少水、多少电,并且是否应该骑自行车去上班而减少使用汽车等等,这是每个公民都应该负的责任。这对于中国百姓来说,也是需要人人参与和努力的。”

原标题:裴德盛:中国环保可以借鉴“丹麦经验”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环境保护查看更多>节能减排查看更多>丹麦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