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固废处理垃圾处理工业固废评论正文

德国垃圾桶里的秘密

2015-03-23 11:20来源:解放日报作者:俞宙明关键词:垃圾分类生活垃圾德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轮到本街道收“黄口袋”的这一天,如果有不明就里的外人路过,大概会惊讶于德国人居然如此不讲秩序:整条街的人行道上,横七竖八丢着鼓鼓囊囊装满杂物的塑料袋,有靠在篱笆上的,也有角落里堆成小山的。等垃圾车慢慢开过,街道才又恢复了整洁。

这些垃圾被运往专门的垃圾分类厂,按材质分类——这个工作基本需要人工进行,我有个同学就曾经打过这样的工,据称工作环境臭气熏天,体验非常恶劣。因此在垃圾日历里还专门提醒,请大家体恤分拣工人,把要废弃的包装倒空,冲干净。当然,从另一角度来说,这也提供了工作岗位,促进了就业。不过“黄口袋”的意义自然远远不止于此,它助力于德国绿色循环经济,经由这一制度,德国白铁皮回收率92%,铝回收率60%,塑料回收率42%。

自行变卖垃圾属违法

垃圾清运在德国历来遵循“谁生产,谁负责”的原则,主要走两条路:第一条路是由垃圾生产者自行回收利用或经无害化处理后填埋焚烧等,也可以委托专业的处理公司来进行。走这条道路的是工厂企业,它们有能力、也有需要自行处理生产废料;第二条路则针对居民家庭的生活垃圾,德国法律规定,家庭生产的所有垃圾,包括废纸,都必须交付相应的机构处理,自行变卖是违法的。负责垃圾清运和处理的一般是地方政府,而地方上往往只具备再利用生物垃圾的设施——也无非就是做成堆肥,大多数垃圾或焚烧,或填埋。

到上世纪90年代初,环保和节约的呼声日盛,也由于场地等条件所限,这两种方法越来越难以为继,政府非常希望能有企业接纳废旧塑料包装等垃圾进行回收再利用,但因为无利可图,企业对此兴趣寥寥。

在这种情况下,德国开辟了第三条道路。1991年通过的《包装法规》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谁生产,谁负责”的原则,指出使用包装物的厂商应对包装物垃圾的产生承担责任,因此也有义务把这些垃圾回收再利用。一些厂商联合成立了绿点公司负责回收利用,它们在自己商品的包装上使用统一的绿点标志,带有这一标志的包装物可装进统一制作发放的黄色塑料袋,由绿点公司回收再利用,其费用由厂商承担——当然也有一部分费用打进了商品价格里。

这一系统经过几年磨合,迅速发展起来,到上世纪末,德国已经建设起一整套堪称全球模范的垃圾回收再利用基础设施,而“黄口袋”也深入人心。

不过说实话,垃圾分类的确是一件麻烦事,德国人也难免有偷懒的。正确分类也不那么容易,我自己就常常为某样东西该不该进“黄口袋”而伤脑筋,跟德国朋友提起,他们也一样困惑。最省力的,莫过于把垃圾一股脑塞进不可回收垃圾桶里,但事实上,这种情况很少发生,原因很简单:乱扔垃圾不合算。

“黄口袋”的清运是免费的,玻璃瓶也可以随便扔,但其他垃圾的清运要收取不菲的费用。我到网上查阅了一下2015年达姆施塔特的收费标准,以每户拥有的不可回收垃圾桶的大小为标准,最小的50升桶的年费96欧元,最大的240升桶的年费460.8欧元。这个费用包括一年清运12次不可回收垃圾、26次生物垃圾和13次废纸的服务。如果需要增加清运次数,每次加收8欧元到38欧元不等。不可回收垃圾扔得越多,付的钱就越多。垃圾日历上明确写着,这是为了鼓励居民们多进行分类,少产生垃圾。

原标题:德国垃圾桶里,装着多少秘密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垃圾分类查看更多>生活垃圾查看更多>德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