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固废处理垃圾处理工业固废报道正文

建筑垃圾就地资源化处置乃为上策

2015-04-07 09:34来源:中国环境报作者:张誉珊关键词:建筑垃圾京津冀北京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建筑垃圾到底去哪了?

传统处置链运输、倾倒、填埋等环节问题多,以填埋为主的处置方式难以为继

自2014年1月1日起,北京市出台相关政策,将建筑垃圾消纳费用标准统一调整为30元/吨,运输距离6公里以内6元/吨,6公里以外的每公里1元/吨。而现实中,建筑垃圾以填埋为主的处置方式延续至今,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引起社会各方关注。

据知情人士介绍,“以北京、河北地区来说,建筑垃圾传统处置链中,从垃圾产生、运输、倾倒、填埋等环节问题非常多。”按照通常做法,一个建筑报废后包给拆除公司;拆除公司再转包给个人捡废品者。混杂无分类的拆除方式,会加大后期填埋污染,也会给资源化处置利用带来难度。此外,为了尽可能省钱,拆除公司多会选择雇佣非法车辆进行外包清运(400元/车~500元/车不等)。

自2014年起,北京市规范建筑垃圾渣土清运,并通过卫星监控等手段监督绿色达标车辆运输。但上述知情人告诉记者,“即使是绿标车,也常有偷拔卫星连接器以逃避监管的情况。”

调查发现,一些偷运车辆多在夜间拉活,与监管方“捉迷藏”,并经常导致交通事故。知情人称,“非法清运者现在也不太愿意做了,因为就近找填埋的地方已经很难,运到远处运费又高,不划算。另外,有些正规填埋场协助非法倒运者开具正规消纳证明,以通过检查,助长偷倒。而拆除公司拆除量多时,还需要多次开证明,又是一笔花销。”

在河北省了解到的情况是,在廊坊、涿州等地砂石料盗采现象普遍。“一些盗采者甚至用集装箱偷运,多半在半夜进行。”知情人称,盗采通常能干到来年汛期。而在北京顺义、平谷等远郊区,还有生产劣质砖的小厂,并用极低地价格扰乱工程市场。

传统清运填埋方式已暴露出诸多问题,那么,建筑垃圾可以去哪?

有没有可能就地转化?

北京可以采取“就地资源化处理+固定式工厂加工”的利用模式

对于北京等大城市,还面临一个现实挑战,一方面是巨大的建筑垃圾增量,一方面却是生产所需的工程材料无法本地化。

调查发现,近年来,京津冀地区加大大气污染整治,天然砂石及建材生产企业大多被限采关停和外迁。大兴区2014年已取缔关停了73家砂石料场,周边及河北省境内的砂石料厂也都在陆续关停。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新机场及配套工程建设所需的工程材料将产生大量缺口。

那么,建筑垃圾有没有可能就地转化?“使用建筑垃圾转化的再生材料将是个理想的替代补充,可以基本消纳北京市南城及周边的建筑垃圾。”誉龙华创环保公司负责人指出,建筑垃圾的就地资源化处置与再生利用率已达到95%以上,通过专业系统设施,已可以确保处置现场完全实现“零排放、无粉尘、零污染、低噪声”,且比清运填埋方式直接节省综合成本两三成以上。

有测算结果显示,将再生骨料应用于道路工程,每节约1吨水泥可减排二氧化碳700千克以上;每消纳1吨建筑废弃物再生骨料可减少排放二氧化碳10千克。另一方面,以堆放4000吨需占地1亩计算,还可减少占地。

若以就地资源化方式处理北京市产生的建筑垃圾,按北京每年建筑垃圾产生量3500万吨计算,再生产品被循环利用,每年将减少排放二氧化碳580万吨以上,可节约占地约582万余平米。“资源化处置方式的生态效益突出。”这位负责人说。

据记者了解,近年来,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员会、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员会等部门正在着手完善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与利用的政策制定,确定的方向是“就地资源化处理+固定式工厂加工”的利用模式。

这种就地处置方式,既弥补了固定式工厂方式建设周期长、选址运输距离远等客观问题。同时,通过专业实施,现场可完全实现“零污染、零排放、低噪声、无粉尘”的环保目标,能在短期内有效解决包括“城中村拆迁”、新机场拆迁等问题。

原标题:就地资源化处置乃为上策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建筑垃圾查看更多>京津冀查看更多>北京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