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土壤修复企业正文

期盼“土十条”布局大市场 上海土壤中心蓄势待发

2015-04-23 09:11来源:固废观察微信作者:陈怡关键词:土壤修复土壤污染污染场地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上海污染场地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日前正式成立。作为市科委批准建设的、本市唯一从事土壤修复工程技术研究的创新平台,该中心旨在整合污染场地修复领域的相关资源,解决该领域存在和将要面临的重大环境科技问题,提高行业自身效率和技术供给的有效性,为政府、行业协会和联盟、企业等提供各种资讯和技术服务;同时,作为一个高端平台,将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和交流,筛选、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以缩短与国外在相关技术产业化进程上的差距。

我国污染场地修复工作刚起步

去年4月17日,环保部、国土资源部发布《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高达16.1%(点位超标率指土壤超标点位的数量占调查点位总数量的比例)。其中,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长三角、珠三角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突出;工业废弃地超标点位占34.9%,主要污染物为锌、汞、铅、铬、砷和多环芳烃,主要涉及化工业、矿业、冶金业等行业;重污染企业用地及周边超标点位占用36.3%,主要涉及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皮革制品等行业。

“我国土壤质量总体不容乐观,污染场地修复的技术需求巨大。”上海市环境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上海污染场地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张益告诉记者,10余万家污染企业的搬迁,遗留了大量需工转民的废弃场地(农药、钢铁和化工等),而大量固体废物堆场、处置场也急需整治,全国有1500多个矿区待修复。在上海,也有1万家以上的工业企业搬迁,留下污染场地、存量生活垃圾堆场急需整治修复。与此同时,中国污染场地修复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落后至少20年。”张益表示,污染场地基础数据和资料有限、支撑场地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缺乏、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和装备落后、专业人才队伍和行业文化建设有待加强、污染场地治理修复资金机制不明等,都是中国污染场地修复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

尽管很多工作刚起步,遇到的困难也很多,但谈到行业未来的发展,张益对此表示出谨慎的乐观:“大量被污染的农田耕地和工业场地,给土壤修复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想象空间,预计未来可形成万亿级的市场规模;而正在制订中的《土壤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政策法规将支持土壤修复行业的长期发展。”张益同时认为:“尽快建立完善的政策标准、界定合理的责任主体、设立专项的政府基金、形成可行的商业模式、培育适用的先进技术,是促进我国土壤修复行业持续发展的关键。”

申城受污染工业场地超1.3万个

上海是我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拥有150多年的工业历史。据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副院长、上海污染场地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罗启仕博士在会上介绍,建国以前,上海工业企业主要分布在杨树浦黄浦江北岸、苏州河沿岸。上世纪80年代末,上海城市区域内共有72个工业小区,工业小区被城市包围,与居住、商业混杂,且行业门类齐全,主要有冶金、电力、纺织、皮革、造纸、化工、建材、机械、食品等。自上世纪90年代起,实施“退二进三”和“退城进园”战略,中心城区全面退出生产性工业企业。2000年—2012年,累计完成约4000个污染企业或生产线关停调整。第5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进一步调整约2000项。上海土壤中多环芳烃类有机物含量高值区与化工石化、冶金机电等行业企业布局基本一致,中心城区明显高于郊区。

原标题:期盼“土十条”,布局大市场,上海土壤中心蓄势待发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土壤修复查看更多>土壤污染查看更多>污染场地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