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市政污水评论正文

京津冀以环境空间优化区域发展格局

2015-05-12 09:27来源:中国环境报作者:刘晓星关键词:水污染京津冀水十条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京津冀地区是目前全国大气污染、水污染最严重,全国水资源最短缺,全国资源环境与发展矛盾最为尖锐的地区。这些问题是当前及未来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加强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是新时期国家重要战略决策。

在日前由农工党中央主办的“京津冀区域环境保护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目前迫切需要进一步明确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整体定位,确定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整体目标和重点,协调和解决共同关注但靠一省市难以解决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

为什么要构筑京津冀生态环境共同体?

京津冀地域相连,生态环境是一个整体,在过去几十年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并已直接威胁到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近几年来北京及周边地区大范围的雾霾凸显了京津化一体化的急迫性。

“生态格局与功能失衡是协同发展的最大阻碍。”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兼总工王金南介绍说。

长期以来,由于各地城市扩张、经济发展冲动大,导致京津冀地区生态功能与发展格局严重失衡和紊乱,“高分贝”的生态危机警报已经拉响。

比如,土地荒漠化与水土流失仍十分严重,地区性沙尘天气频发,森林覆盖率低。本地区荒漠化土地面积44167.2平方公里,接近20%;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区总土地面积的47.6%,且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又都是贫困人口集中的地区;城镇连片开发与交通网络隔断了生态廊道,包括生物通道、水系通道、空气交换等均被阻隔;高消耗、高污染产业掠夺生态用水,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京津冀平原区普遍地表断流,湿地萎缩,功能衰退,现存湿地面临干涸及水污染的困境。流域生态系统由开放型逐渐向封闭式和内陆式方向转化;过垦过牧、滥采乱伐,破坏生态屏障太行山、燕山、坝上地区,生态脆弱,恢复难度大。

面对以上问题,应尽快找到破解区域资源环境约束、改善区域环境质量、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的出路。

如何对京津冀生态环境共同体进行功能定位?

王金南认为,京津冀地区是一个环境和经济共同体,因此要尊重自然生态本底,以环境空间优化区域发展格局。以主体功能区划为基础,制定实施基于环境功能的分级分区控制体系,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引导城市发展空间和产业布局往生态化、集约化转变。以生态红线调控区域发展规模。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划定和严格实施生态保护红线,水、大气环境质量控制红线以及耕地、水资源和煤炭资源红线,调控城市人口和经济发展规模。

根据主体功能分区,京津冀地区可以分为生态环境功能和开发建设功能两大顶层功能。王金南介绍说,两大顶层主体的环境功能分别为:国土面积的53.2%划为自然生态保护区和生态功能调节区,构建了我国生态安全格局,为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生态保障;国土面积的46.8%划为农产品环境安全保障区、聚居环境维护区和资源开发引导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城镇化和工业化开发以及资源开发利用,是人口主要分布区,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活动的主要集中地区,重点维护人群健康。

在明确了环境功能区定位后,如何建立以环境功能分区为引导的三省市空间用途管控。在讨论中,来自京津冀地区的专家认为,在明确了环境功能区划后,可将京津冀划分为自然生态保护区、生态功能调节区、农产品环境安全保障区、聚居环境维护区和资源开发引导区五类环境功能区,建立基于环境功能的总体空间格局和分区控制体系。同时可以将区域内生态功能极重要、生态环境极敏感、极脆弱均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实施严格保护。

原标题:以环境空间优化区域发展格局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水污染查看更多>京津冀查看更多>水十条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