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市政污水报道正文

江苏苏州2014年度环境保护成绩单解读

2015-06-05 08:59来源:苏州新闻网作者:杨海石关键词:大气污染水污染PM2.5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6月4日江苏省苏州市环保局公布了2014年度苏州市环境状况公报。去年,苏州水环境总体稳定,太湖蓝藻可控,黑臭河道明显改善;在空气环境方面,老百姓最关心的PM2.5浓度较上一年度略有下降,不过,苏州所下的雨中三分之一是酸雨;东方大道、城北东路、东环路、干将东路和上高路这五条道路噪音很大,超过70分贝;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属于良好级别。

去年苏州市环保投入537亿元,比上年增长8.7%,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9%。生态文明建设“十大工程”扎实推进,79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38亿元。全市新增林地、绿地3.6千公顷,陆地森林覆盖率为29.4%。完成大气污染防治重点项目254项,淘汰燃煤锅炉438台,淘汰、关停落后企业1255家。开展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新增三星级以上“能效之星”企业53家,累计达363家。

水环境

苏州市地表水污染属综合型有机污染。影响全市主要河流水质的首要污染物为氨氮,影响全市主要湖泊水质的首要污染物为总氮。

全市基本实现现代化监测断面Ⅲ类以上地表水比例为67.1%,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

饮用水

【监测数据】

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较好,属安全饮用水源。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与上年持平。

【点评】

饮用水的安全关系到每一位市民的生命健康。2007年的太湖蓝藻事件还是让苏州人记忆犹新。实施吴江区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工程等4个水源地保护工程和白洋湾水厂深度处理改造等3个饮用水深度处理改造项目,落实水源地应急预案,健全蓝藻和湖泛巡查监测预警工作机制。安全度夏期间,组织对全市6个(太湖5个,傀儡湖1个)湖泊型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开展了日测日报工作,对太湖、阳澄湖水源地及周边水域的水草打捞清理工作,严防水草腐烂影响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

河流湖泊

【监测数据】

开展监测的国家和省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的54个断面水质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生化需氧量和溶解氧等。6个断面水质达到Ⅱ类,23个断面水质达到Ⅲ类,17个断面水质达到Ⅳ类;6个断面水质达到Ⅴ类;2个断面水质为劣Ⅴ类。胥江、长江干流和朱厍港水质相对较好,白茆塘、常浒河和二干河水质相对较差。

全市主要湖泊水质总体保持稳定,湖泊水质污染以富营养化为主要特征,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和总磷。太湖(苏州辖区)和尚湖水质总体达到Ⅲ类,阳澄湖和独墅湖水质总体达到Ⅳ类,金鸡湖水质总体达到Ⅴ类。太湖、阳澄湖、独墅湖和金鸡湖处于轻度富营养化状态,尚湖处于中营养状态。

【点评】

苏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河流断面长制”水质考核的办法,进一步完善和强化“断面长”制,推动流域重点断面水质达标。为实现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目标,市太湖办制定了《关于抓“三湖四纵五横河流”治理,促流域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意见》,重点抓住太湖、阳澄湖、淀山湖等三湖,以及盐铁塘、张家港河、元和塘、京杭运河等四纵,望虞河、吴淞江、娄江、浏河、胥江等五横河流水质达标工作,确定50个断面为重点断面,明确2014-2016年水质改善目标,逐年提升水环境质量,推动精准治水。

全市疏浚整治河道1845条,完成生态河道建设200多公里。苏州城区白塘西延工程建成通水,与西塘河形成“城区自流活水工程”双源供水;石湖片区调水引流工程顺利完工。去年,苏州继续推进阳澄湖生态优化行动。大气环境

苏州市环境空气污染属煤烟型和石油型并重的复合型污染。细颗粒物是影响我市环境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

【监测数据】

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年均值为82,达标天数比例为71.8%;苏州市区AQI年均值为89,达标天数比例为63.6%。(下图)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苏州各地二氧化硫年均浓度和一氧化碳日均浓度均达标,细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年均浓度均超过标准要求;臭氧日最大8小时平均浓度均出现超标现象。苏州市区环境空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一氧化碳和臭氧年均浓度分别为24微克/立方米、53微克/立方米、86微克/立方米、66微克/立方米、0.92毫克/立方米和95微克/立方米。

全市降水pH值范围为3.92-7.90,pH年均值为5.12,酸雨发生频率为36.8%,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苏州市区降水pH值范围在3.92-7.00之间,pH年均值为4.99,酸雨发生频率为44.7%,同比上升4.2个百分点。吴江区及四市(县)城区降水pH年均值在5.10(张家港市)-5.51(常熟市)之间,均劣于酸雨临界值5.60;单次降水pH最小值为4.11,出现在张家港市。各地年酸雨发生频率范围在16.7%(昆山市)-42.0%(张家港市)之间。与上年相比,张家港市、吴江区酸雨发生频率有所上升,常熟市、太仓市、昆山市有所下降。

【点评】

“反正原来囤的猪嘴口罩没用上。”市民林女士的话代表了大多数市民的感受。这几年雾霾天频率的增加,苏州人对PM2.5的关注也增加了,不过让人开心的是,去年的蓝天白云明显比2013年要多,冬天的重污染天也明显减少。统计数据也显示,相比2013年度,PM2.5年均浓度比上一年略有下降。

2014年是贯彻“大气十条”、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计划的第一年,大气污染防治目标上升为政府考核的硬性指标。严格执行重污染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重点实施钢铁和电力行业提标改造,完成电力提标改造项目31项、钢铁行业提标改造项目2项。加大燃煤锅炉整治。综合运用集中供热、清洁能源替代和关闭淘汰等措施,实施全市燃煤小锅炉整治。全市完成整治燃煤小锅炉533台。加快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对重点区域开展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全市完成治理任务205项。

去年全年淘汰黄标车及老旧机动车7.6万余辆,实施尾气遥感检测,对1300余辆不合格车辆发放建议维修通知;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使用1233辆新能源汽车;2014年10月起供应第四阶段标准车用柴油。

声环境

苏州市声环境质量总体较好。区域声环境质量均为二级(较好);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均符合一级(好)标准;各类功能区声环境昼、夜间达标情况基本保持稳定。

【监测数据】

苏州市区区域声环境质量平均等效声级为54.0分贝,区域声环境质量为二级(较好)。社会生活噪声仍是影响市区声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源,所占比例为57.1%;其次为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和施工噪声,所占比例分别为21.9%、15.1%和5.9%。(右图)吴江区及四市(县)区域声环境质量平均等效声级分布在53.2-54.9分贝之间,区域声环境质量均为二级(较好)。

苏州市区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65.6分贝,评价等级为一级(好);吴江区及四市(县)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分布在65.5-67.3分贝之间,评价等级均为一级(好)。苏州市区主要道路交通干线平均等效声级分布在57.3-73.6分贝之间。5条道路平均等效声级超过70.0分贝,其中东方大道、城北东路、东环路和干将东路噪声评价等级为三级(一般),上高路噪声评价等级为四级(较差)。其余路段平均等效声级均在70.0分贝以下,评价等级为一级(好)或二级(较好)。

【点评】

苏州建成噪声达标区面积466.08平方公里,城市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已达100%。不分昼夜和节假日,实施24小时值班制度,高质量、高效率、快节奏地处理每一件案信访件。各类环境噪声信访投诉处理率100%。

公安、交通、城管各部门,齐抓共管,不定期地对商业网点扰民音响喇叭治理、拆除,对业主进行宣传教育;合理规划,增加公共交通设施投入,缓解交通压力,减少噪声污染;城区主要路段07:00到22:00禁止非许可载重汽车通行,同时设置禁笛路段,对违章鸣笛的机动车进行查处;大力推行“绿色护考”行动,开展“绿色护考”夜间专项执法检查,其间停止所有建筑单位的夜间施工行政审批许可。

生态环境

按照国家生态环境质量分级标准评价,苏州市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属于良好级别,植被覆盖度较高,生物多样性较丰富,生态系统稳定。

【监测数据】

吴中区光福自然保护区,面积为0.61平方公里。虎丘、同里、西山、香山、虞山、丹桂园等18个风景名胜区,面积为255.18平方公里。高新区大阳山、吴江区铜罗、太仓市西庐园等7个森林公园,面积为20.67平方公里。国家级湿地公园6个、省级5个、市级8个,湿地公园面积达1万多公顷,自然湿地保护率为45%。新增48个江苏省生态村和14个苏州市生态村。全市17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全部成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位列全国、全省前茅。

【点评】

家住吴中区的王先生经常去太湖边转转,发现小时候见到的鸟类又回来了,湖水更清澈了。苏州出台全市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监督管理考核暂行办法以及主体功能区实施意见,划定生态红线区的种类、数量、面积均不低于省级,全面构筑起一条开发建设不敢逾越的“高压线”。

同时,编制79项、总投资达247.2亿元的2014年度生态文明建设“十大工程”,并召开了环保史上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十大工程”推进会,“四个百万亩”、吴淞江流域整治、“两山一镇”、农村黑臭河道治理等58个重点项目完成或基本完成。

2014年5月,全国首部生态补偿地方性法规《苏州市生态补偿条例》颁布,同年10月1日起施行。推进古村落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立法,同时将水功能区管理、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和垃圾分类管理等列入近期立法计划。全市正逐步形成涵盖水、气、声、固废和绿地湿地等各个领域,较为系统、全面的地方生态环保法规体系,使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步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原标题:苏州2014年度环境保护成绩单解读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大气污染查看更多>水污染查看更多>PM2.5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