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市政污水评论正文

中国PPP存在的问题与新一轮PPP的发展方向

2015-06-17 09:46来源:天则公用事业与城市发展观察微信作者:赵旭关键词:PPP污水处理水务项目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为竞争而垄断:以综合管沟为核心的公用事业投资运营监管模式——青岛高新区的研究案例

下面我介绍一下天则所在青岛高新区做的一个项目,这个案例是公用事业投资、运营和监管的基本模式。这是盛洪所长带领一个课题组做,不是我个人的功劳,我是受课题组委托给大家介绍一下。

概况和背景就不详细讲了。这个高新区我们当时去的时候还是一片空白,但它周边已经有了四家供水企业,三家污水处理厂,四家供热企业,一家管道燃气企业,还有全国性的电力、电信和广电供应商。一个关键信息是规划有72公里的综合地下管沟,这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我们这个方案的一个核心。

说到公用事业,大家都知道传统上都是由政府来提供,造成成本高、效率低,成为财政包袱。欧美公私合作伙伴关系的实践给了我们借鉴。2002年建设部《关于加快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出台后,中国的PPP也取得了很多的效果。

在这个项目里头我们的基本目标是这么几个,首先是保证服务质量的提高和稳定,服务的安全还有不间断地提供,其次方案要有可操作性,要简单高效,另外我们要充分地利用融资空间,还要有合理的定价,使得项目在商业上可行,最后要有有效的监管。

我们为项目设定了一些优先原则,我们的方案要简单,要尽量利用市场竞争机制,如果说某个行业既可以由政府提供服务,也可以由企业提供服务,就尽量选择由企业提供服务。从政府的角度,原则是无为而无不为,尽可能避免政府直接的介入和干预。在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营、监管过程当中,尽可能的发挥市场的作用、民间企业和非营利机构的作用,甚至可以发挥文化的作用。

具体理论不多说了,跳过去,因为时间有限,直接讲讲公用事业作为整体的性质。大家平时分析得比较多的是每一项的公用事业的性质,自来水、污水处理的性质,但公用事业作为一个整体是有它自己的性质和特点的。从时间的维度来看,在一个新区、一个新城,基础设施在初创阶段更具有公共物品性质,到成熟阶段会有更多私人物品性质。象青岛高新区或者是其他的新城,刚开始的时候入住率很低,但所有公用事业都必须要建好,不建好一个企业都不能入住,一个居民都不能入住,首先必须要具备这个条件,所以公用事业作为一个整体在初创期公共物品的性质很强。随着入住率提高,居民、企业的付费程度,能够覆盖的成本更高,它的公共物品性质就会减弱。再比如一个水库刚建起来的时候,他可能就是为了保障供水,防范干旱,平常不用,保障性的,公共物品性质很强。随着城市人口越来越多,需要越来越多水的时候,动用这个水库作为日常供水,这个公共物品性质就下降了,这是从时间维度。

还有一点就是从空间维度。从每一户居民来看,公用事业他是公共性的,但是如果从一个新城、新区整体来看的话,公用事业就是新城、新区功能的一部分。没有这个功能就不能成为新城这个产品,就不能叫新城,没有公用事业怎么能叫新城、新区呢,就不能。所以空间范围扩大来看,从整个新城新区的角度,公用事业的公共物品性质就没有了,公用事业功能的收益就体现在土地里面。所以另外一个特性,公用事业环境可以产生两项收益,一个是吸引企业居民入住可以为政府带来税收,二是形成土地增值,这是我们讲土地财政有他的合理性的原因。

现在这个表是公用事业的结构及其性质,比如我们常常讲供水有自然垄断特性,这是不够的,为什么不够呢?从表上可以看到,供水有很多环节,其中可能只有某一个环节(如管网)是有自然垄断特性的,而其他环节是有竞争特性的。三中全会决定里边还专门提到这个问题,要推进竞争环节的市场化改革,中央已经看到了这个问题。这一点也是我们这个方案的一个关键,原则就是能竞争就不垄断。

看下一张图,我们有两条轴,一条轴反映公共物品性质和私人物品性质,一头就是纯公共物品,一头是纯私人物品,各种公用事业可以摆在不同的位置上。还有一条轴就是竞争和垄断,从完全竞争到自然垄断,当中有很多不同的状态,包括不完全竞争、有效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等等一直到自然垄断,不同的公用事业可以摆在不同的位置上。这两个轴结合就形成了这样一个图,这里有四个象限,按不同公用事业,其公共性的强弱和垄断性的强弱采取不同的制度安排。

这里要强调,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性质随着时间或者说随着技术的进步会有变化。比如说电信垄断,大家都知道现在电信基本垄断不了了,为什么?现在很少用座机,都用手机,手机就完全没垄断了或者是基本上没垄断了。从技术上来讲没有了,当然现在还有行政垄断。而现在行政垄断也在打破,现在有170号段,170就是虚拟运营商,已经开始放号了,包括京东、迪信通他们都可以放号,有更多的套餐给你选择。再比如宽带,现在有了4G,4G将来成为竞争者,这些垄断都是会慢慢打破的。再比如有线电视,现在有了很多各种各样的盒子,这些盒子都是可以替代原来的有线电视,都有直播电视,只要带宽够宽,就可以,未来有线电视不是必须的,家里有网络就足够了。

下面再讨论综合管沟在我们这个方案里头有特殊意义,它是具有公共物品性质的私人物品,综合管沟在技术上为公用事业供应商提供了一个竞争的物理空间,这个后面会详细讲。方案的一个思想就是“为竞争而垄断”,就是利用综合管沟,把各个公用事业中的自然垄断环节,整合为一个大垄断,其他环节就可以竞争。这张图,左边就是各公用事业通常的状态,如自来水公司自己有水厂生产,通过自己的自来水管网、卖水给用户。右边是综合管沟模式,把自来水、供热、电信和其他的所有管网都做到综合管沟里边去,全部由一个人来持有,就是综合管沟的业主来持有,这样的话,就为水厂、供热厂、电信创造了一个竞争的环境,大家都可以接入和使用管网。

我们还定量计算了综合管沟的效益。一般来说,综合管沟直接收益会小于总成本,但是总收益(直接收益+外部收益)大于总成本。外部收益最少包括两部分,一是减少开挖。要说明的是,减少开挖的收益不全是外部收益,有一部分是内部收益,也就是说服务提供商(比如自来水供应商)因为不用开挖,维护成本就降低了,水管漏了直接补,不用挖出来再补。此外,开挖会造成交通中断、居民生活不便,这是减少开挖的外部收益。二是综合管沟创造竞争环境也带来了外部收益。根据我们的测算,综合管沟的公共物品性质大概在67%,也就是直接收益大概在33%。而综合管沟投资带来的土地增值可以达到124%,也就是说仅仅从土地一项来讲,综合管沟带来的收益就已经是大于成本了。

下面讲我们提出的网络型公用事业的总体模式,就是“综合管沟+最后一公里”模式,就是进入综合管沟的各种公用事业管线,以及到达居民家里的最后一公里管线全部由综合管沟来持有、垄断,使得各类公用事业的供应商就可以竞争。

以供水为例,有三种模式来实现。

第一种,综合管沟运营公司负责自来水经营。自来水由综合管沟公司向各供水厂购买,然后销售给消费者。这样在供水厂供应这一端形成了竞争,综合管沟就是采购商,各供水厂竞争,谁的价格低买谁的水。

第二种模式,由一个独立的自来水特许经营商经营自来水,同样向各供水厂采购自来水,租用综合管沟的管网配送,最后零售给消费者。

第三种模式,综合管沟公司不经营,也没有独家的特许经营商,而是由多个自来水零售商经营自来水业务,零售商向各供水厂采购自来水后,租用综合管沟的管网配送,再零售给消费者;或直接由各供水厂自行经营自来水,租用综合管沟的管网配送,最后零售给消费者。这是非常创新的模式,国外可以找到案例。原理是这个管网所输送的东西是同质化的,各个水厂生产的水是一样,只要符合卫生标准,燃气也是一样。不同厂家生产的水在一个管网里边跑,到达不同的用户,并不需要区分到底是哪个自来水厂所生产的水进了哪个用户家。所以,自来水厂可以直接跟用户签约、供水、收费。综合管沟这一方根据各经营商(水厂)的合同、收费来控制各家的自来水进入管网。

这三个方案可以按顺序先后采用。

此外还可以有一些竞争的办法,比如增量竞争。对于自来水行业来说,单纯的“厂网分离、竞价上网”可能会有一定问题,因为自来水行业有地域性,供水厂有供水半径限制,不能远距离供水。如果一个水厂已经存在,竞争以后没有中标,一吨水都供不了,水厂就生存不下去。如果是建新厂,存在竞争失败的风险,投资人就可能不愿意投资建设。所以可以采取增量竞争的办法,经营商可以和区域内所有水厂签约,保证所有的水厂60%的生产能力可以采购,大家是同一个价格。但是60%以上的水要竞争,要竞价,同样能够达到竞价的效果。

再说一下电信,可以参照泰龙模式。综合管沟可以敷设光纤,电信、有线电视或者是宽带运营商可以租用或者是购买综合管沟的光纤,包括最后一公里。泰龙模式,就是有个驻地网运营商来建好驻地网,然后可以通过一种软件切换电信服务商,某个用户这个月要用移动的固定电话或者是宽带款待,下个月他觉得你的服务不好,要换电信,通过软件就可以切换到电信,很容易做到,通过这个手段可以形成竞争。在我们这个方案里面更扩展,不仅是驻地网还有综合管沟里面的管线都可以由一家来垄断,这样各家电信服务商可以租用管线,公平接入,公平竞争。政府要做的就是对管线持有者进行管制,对接入条件,包括价格进行监管。

所以总的思想就是通过综合管沟的垄断,这一个环节的垄断来达成其他生产环节或者是销售环节的竞争,是这个方案的总体思想。

下面再简单说一下综合管沟的收费模式和财务安排,前面讲了对综合管沟大致估计就是公共性是67%,也就是2/3。我们考虑成本回收可以在1/3和2/3之间来确定,可以进一步简化为两种收费模式。第一种就是8年免费、8年减半,后面八年按照折旧来收取。另一种方式就是按公用事业运营商使用综合管沟的流量来收费,刚开始流量少,收费就低,到后来流量高,收费就高。这是资产成本回收,还涉及到维护费用,也可以参照这两个模式,八年免,八年减半,以后全额收取维护费;或者是按照流量收费,都可以的。

代表政府拥有综合管沟和最后一公里的资产的公司——综合管沟公司会亏损,政府应该要给予补偿,补偿方法就是一个是现金,一个是土地。

前面讲了网络型公用事业,还有一部分是非网络型公用事业模式,稍微简单一点,不具有垄断性质,而是竞争性质,一般采用作业外包模式,我们的方案讨论了作业外包的不同模式,这里不详细介绍了,大家可以自己看看。

稍微说一下监管。我们提了两个可能的模式,一个是成立一个公用事业监管委员会,一个是不成立监管委员会,而是由建设局监管。同时,我们提出了一个“监”、“管”分离的思想,我们说“监”和“管”可以是两回事,“监”是获取信息,可以成立一个统一机构去获得监管所必需的信息。“管”涉及很多的法律,比如物价必须由物价局管,这是中央法律定的,地方是无法改的,比如服务质量必须在建设部门管,排放标准必须在环保部门管,法定的权力,不能动。所以把“监”和“管”分离,可以组建一个统一的监管信息中心,把获得的监管信息提供给主管部门,由法定权力部门做“管”的决定。这样来实现监管统一化。

(文为会议录音稿整理)

原标题:中国PPP存在的问题与新一轮PPP的发展方向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PPP查看更多>污水处理查看更多>水务项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