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市政污水技术正文

人工湿地脱氮除磷技术

2015-06-18 18:21来源:水博网微信关键词:污水处理污水净化人工湿地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不同的湿地植物对人工湿地的净化效果的影响不同。SixiZhu等研究发现,豆类植物不影响生物质生产以及基质中硝酸盐和铵盐的截留;C3类植物和C4类植物影响植物水上部分生物质的生产;最重要的是,植物的多样性越高越有利于生物质的生产和基质中氮的截留,因此,更有利于人工湿地脱氮。

韩苏娟等研究结果表明:黄菖蒲、芦苇、水莎草湿地对TN去除率较好,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3.29%、30.58%、30.38%;臭蒲和香蒲对TN去除效果次之,分别为25.84%、22.92%;大红草对TN去除效果最差,仅为18.09%。

水生植物不仅可以直接摄取污水中的富营养物质,而且其根系的泌氧功能为微生物分解转化有机物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条件。植物向湿地中传输的氧气量直接影响其运行机制。水生植物可以传输约90%的氧到根系周围,从而加强微生物的硝化作用,去除水中氮。

1.2.3微生物

人工湿地中的微生物在有机物的降解转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付融冰等研究发现,在距人工湿地进水沿程50cm处氨化细菌和亚硝化细菌个数最多,分别为:氨化细菌3.5×106mL-1,亚硝化细菌3.0×103mL-1,且此处TN的去除率也最高,为31.6%。随着以上两种细菌数的减少,TN的去除率也在降低。这说明湿地的氮去除效果与硝化细菌等微生物数量呈正相关。

张鸿等实验表明,由于水芹湿地和凤眼莲湿地中含有大量的硝化细菌,水芹和凤眼莲湿地对氨氮的净化率比对照组分别高8.7%、11.7%。这说明微生物在湿地对氮的去除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

1.2.4进水的影响

YongjunZhao等研究表明,控制进水m(C)∶m(N)∶m(P)在一定范围内,能使有植物的人工湿地中的微生物发生相似转化,而无植物的人工湿地中的微生物则会出现脱离湿地的现象,因此,建议在建设人工湿地时应尽量种植植物,并选择合适的m(C)∶m(N)∶m(P),防止微生物异化和脱离湿地。

研究表明,湿地进水碳氮比变化时,TN的去除率随着碳氮比的增大而逐渐升高;NH4+-N的去除率随着碳氮比的增加而降低。

2人工湿地除磷的机理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2.1除磷机理

人工湿地通过水生植物、基质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来完成对磷的去除。研究证明,人工湿地中基质对磷的去除是最主要途径,包括物理去除和化学沉淀去除两大过程。

无机磷也是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废水中无机磷可被植物吸收利用组成卵磷脂、核酸及ATP等,然后通过植物的收割而移去。

微生物对磷的去除包括对磷的正常同化和过量积累。由于人工湿地系统中植物光合作用光反应、暗反应交替进行,根毛输氧也交替出现,以及系统内部不同区域对氧消耗量存在差异,从而导致系统中好氧和厌氧情况交替出现,使磷的过量释放和过量积累得以顺利完成。

原标题:人工湿地脱氮除磷技术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污水处理查看更多>污水净化查看更多>人工湿地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