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测报道正文

“互联网+”大潮席卷之下 环保产业站上“云端”

2015-07-06 08:25来源:经济日报作者:曹红艳关键词:环境监测在线监测互联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如今,随着环境产业数据采集的逐步信息化,不仅让环境管理部门、环境企业及时掌握了更多的数据与信息,更达成了优化环境管理的基础。在大数据、“互联网+”等智能技术和理念已成为治理能力现代化重要手段的同时,未来还需尽快制定环保数据资源服务产业政策,培育和扶持一批大数据服务企业。

在香港国际环保展上,观众在现场观看广泛应用互联网技术后的城市废弃物管理解决方案。(赵晶摄)

近期,在第十四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上,一系列“互联网+环保”行业的整合应用设备、产品受到广泛关注。尤其是基于环保云、智慧环保的空气质量一体机、城市扬尘监测设备等在展会上受到追捧。通过互联感知(采样)、实时传输、智能数据分析、实时结果推送,将水处理服务与大数据、云计算整合而生的“水处理大数据云平台”,被河南大河水处理公司苗伟带上展会,由他们自主开发的这套系统刚刚被评价为“为我国环境服务业的发展创出了新路子”。

在“互联网+”大潮席卷之下,从在线监测到大数据应用,环保产业正在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数据中掘金

6月19日,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在“环评和监测工作”创新大讨论上讲到,大数据、“互联网+”等智能技术已成为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如今,公众最为熟悉的莫过于基于互联网的环境信息发布,很多人手机上都下载了查询PM2.5浓度的应用软件。从今年1月1日起,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实现了实时发布全覆盖,所有数据在环保部的网站上都能查询到。

此外,环境数据传输也是利用互联网技术的重要应用之一。据环保部环境监测司汪志国介绍,现在全国各个地方的环境空气质量数据、地表水数据、饮用水源地数据、土壤数据等,都是利用互联网技术传输至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由监测总站负责审核并形成综合报告。

据介绍,目前全国范围内的1万多家国家重点环境监控企业,基本上都装有在线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四大类需减排的污染物排放量。

同时,我国已有29个省区市的环保部门使用手机、笔记本等便携设备协助环境执法。“把执法程序固化在手机APP和电脑软件里面,现场考察工厂的排污指标情况时,只需要将达标部分画勾,未达标部分画叉,就可以自动生成执法笔录。”环保部监察局杨子江告诉《经济日报》记者。

环境数据采集的信息化,不仅让环境管理部门、环境企业及时掌握了更多的数据与信息,更达成了优化环境管理的基础。以阿里巴巴推出的互联网环保APP蔚蓝地图为例,用户可以通过它获得全国各个地区水、空气、土壤的参数和指标。“蔚蓝地图充分体现了环境监测的全民参与和服务自治。”阿里巴巴集团阿里云事业群业务拓展专家胡穗说。

原标题:环境产业站上“云端”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环境监测查看更多>在线监测查看更多>互联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