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市政污水技术正文

海绵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等指标应用初探

2015-07-06 09:00来源:中国给水排水微信作者:任心欣 汤伟真关键词:海绵城市水质雨水系统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是《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中提出的核心指标,表征了场地中全年降雨的渗透、集蓄、利用、蒸发、蒸腾等作用控制的降雨体积,与传统的雨量、流量径流系数既有差异又有联系。从2015年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申报情况来看,各地同等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提出的径流系数指标差异较大,客观影响指标的合理性和目标可达性。为此,采用SWMM模型,分析达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建筑与小区类低影响开发示范项目在各种降雨条件下的雨量径流系数,从而探讨其与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之间的内在联系,旨在为其他城市结合本地条件开展类似研究提供参考。

海绵城市建设提倡推广和应用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加大对城市雨水径流源头水量、水质的刚性约束,使城市开发建设后的水文特征接近开发前,有效缓解城市内涝、控制面源污染,最终改善和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实现新型城镇化下城市建设与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在“源头减排、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的海绵城市建设全过程中,雨水的渗、蓄、滞、净、用等综合效益,主要依托对降雨的体积控制来实现,体现在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这一核心指标中。

2015年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申报要求试点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得低于70%。但给排水技术人员并不熟悉降雨体积控制的设计参数,更常用对应流量设计的径流系数,因此在申报过程中,部分城市同时将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径流系数作为并列的地块控制指标,整理如表1所示。

表1试点城市核心指标

径流系数的影响因素较多,除与下垫面组成有关外,还同降雨强度或降雨重现期密切相关。从表1可知,各地技术人员对其理解不一,造成各地在几乎同等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下提出的径流系数差异较大,影响到指标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规划管控刚性指标的可操作性和可达性。鉴于此,笔者结合国家水专项“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综合示范与评估课题”(2010ZX07320-003),利用数学模型,探讨在深圳的自然、水文等条件下,径流总量控制率指标与径流系数的内在联系,以期为其他城市结合本土条件开展类似研究以及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1、指标关联性分析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指标是指通过自然和人工强化的渗透、集蓄、利用、蒸发、蒸腾等方式,场地内累计全年得到控制(不外排)的雨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比例。按此定义,年径流总量控制率=100%-全年外排的径流雨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比例。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可通过日降雨量统计分析,折算到设计降雨量:选取至少近30年(反映长期的降雨规律和近年气候的变化)日降雨(不包括降雪)资料,扣除≤2mm的降雨事件的降雨量(一般不产生径流),将日降雨量由小到大进行排序,统计小于某一降雨量的降雨总量在总降雨量(小于该降雨量的按实际雨量计算出降雨总量,大于该降雨量的按该降雨量计算出降雨总量,两者累计总和)中的比率,此比率(即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的降雨量(日值)即为设计降雨量H。

原标题:海绵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等指标应用初探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海绵城市查看更多>水质查看更多>雨水系统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