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察评论正文

PPP模式新特点及新问题

2015-07-20 10:07来源:PPP资讯关键词:PPPPPP模式PPP项目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随着PPP相关政策文件的不断推出,国家层面对于PPP模式的定位及战略意义也逐渐清晰,相较于传统的项目融资模式和运营模式的定位,中央政府提出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似乎有着更多内涵。结合我国当前政治、经济发展情况和改革进程,PPP模式已经与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推进财政体制改革、严控地方政府性债务、激发市场活力、创新重大项目融资模式等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具体运用中PPP模式将会出现诸多新的特点,随之而来的新问题也会逐渐显现。

一、政府发展思路的转变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在此基础上,国务院办公厅于2013年9月26日发布了《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3]96号),提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善公共服务。随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PPP模式开始成为政府转变发展思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创新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手段。转变政府职能、改善公共服务等要求的不断提出,依法治国、简政放权等理念的不断强化,使得地方政府在促进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等领域面临新的形式。

(一)积极影响

思路的转变、政策的完善促进着PPP模式的大力推广和运用,一方面有利于各级地方政府摆脱过去在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领域中集投资方、建设方、运营方等诸多身份于一身,负债建设却又难以保障效率的尴尬境地,由“建设者”向“购买者”的转变有利于政府更加科学合理进行决策,并提高监管动力和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引入适格的社会资本,可以推动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项目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并减少财政投资压力。

(二)消极影响

随着地方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在具体事务和项目中的角色发生变化,以及新政策、新环境的不断影响,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PPP项目的推进,以及增加政府、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的沟通成本。基于PPP模式产生的新问题,需要各方进一步的磨合与协调,这将会是这一阶段项目推进和工作落实遇到的最大困难。

二、财政和预算体制的改革

随着政府财政改革的不断推进,中期预算制度的进一步落实,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权”与“事权”的不匹配问题将会得到一定缓解,在此基础上针对新型城镇化、区域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等内容,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空间和主观能动性也将逐步好转。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有利于政府集中力量推进重大财政投资项目的建设,通过运用PPP模式发挥政府性资金引导作用,有效吸引社会资本合作,并通过将过去政府财政的偿债式支出转变为经营性支出,进一步优化政府资产负债。中期预算制度的确立和长期预算制度改革,在实现政府平滑支出曲线的同时,也将进一步有效保障社会资本投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项目的利益。根据相关报道,主管部门正在考虑“政府间财政关系法”和“财政转移支付条例”两部法规的立法工作,用于划分央地财力,进一步平衡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

(一)积极影响

财政体制改革,将有利于优化政府支出结构,实现政府性资金以投资、购买、补贴等不同方式推动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投资、建设、运营,有利于拓宽政府和社会资本、金融机构合作的模式,并通过一系列结构设计,最终实现各方利益在项目操作中的有效平衡。

(二)消极影响

政府收入、支出统一纳入中期预算安排,并严格规范担保行为,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政府与社会资本、金融机构传统的合作方式,压缩其合作空间,并造成部分财政实力较差的地方政府发展速度变慢,腾挪空间受限的局面。

原标题:PPP模式新特点及新问题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