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土壤修复评论正文

黄艺:新型土壤污染物——环烷酸类物质污染状况以及环境危害

2015-07-21 09:44来源:生态修复网微信作者:黄艺关键词: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物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全球石油需求量的不断增长促使石油工业飞速发展,随之而来的则是全球石油污染的不断加剧,以及石油开采区及周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大量的石油在勘探、开采、运输和加工过程中发生泄漏,包含了烷烃类、芳烃类、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极性物质和重金属等对环境具有极大危害的污染物进入到环境中,使石油污染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

在众多石油污染物中,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因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的“三致”效应,以及内分泌干扰效应,获得了研究者、管理者和公众的广泛关注。随着环境研究和分析技术水平的提升,发现石油污染物中导致严重生态毒性及人体健康危害的污染成分远不只多环芳烃类物质。根据我们的最新研究,环烷酸类物质(naphthenic acids,NAs)就具有极大的生态毒性(Wang et al., 2015a; 2015b; 2015c)。

图1 环烷酸类物质分子结构示意图

环烷酸类物质是一种环烷基直链羧酸,其分子结构中一般含有一个或多个饱和环,可用通用分子式CnH2n+ZO2来表示(图1)。环烷酸类物质化学性质稳定,具有低挥发性,其稳定性和不挥发性随分子量增大而增强。环烷酸类物质分子结构中同时存在烷基憎水基团和羧基亲水基团,因而具有表面活性剂的特性。由于其结构中羧基的存在,环烷酸类物质可溶于中性或碱性的水体中,在酸性环境中为非水溶性物质,可能具有生物积累和放大效应。

环烷酸类物质在我国土壤环境中的污染水平

环烷酸类物质是石油中的的自然成分,其在石油中所占比例约为2%。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大量的环烷酸类物质伴随石油工业废水排放进入到地表水和地下水中(Ross et al., 2012)。北京大学黄艺老师课题组在研究我国主要产油区石油污染土壤时发现,污染土壤中环烷酸类物质的浓度为2.29-132.91mg/kg,其浓度水平是相同采样点的多环芳烃类物质的10倍多(图2)。

图2 主要产油区土壤中多环芳烃和环烷酸类物质相对浓度

环烷酸类物质生态毒性

土壤中环烷酸类物质具有很强的生态毒性效应。根据黄艺课题组的研究,蚯蚓暴露在较高浓度的环烷酸环境时,会引起回避行为和出血等症状。暴露时间过长时,会导致蚯蚓直接死亡(图3)。

图3 蚯蚓急性损伤图

 

原标题:黄艺:新型土壤污染物——环烷酸类物质的污染状况以及环境危害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土壤污染查看更多>地下水查看更多>污染物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