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市政污水评论正文

破解农村污水处理难题 靠PPP行吗?

2015-07-22 08:30来源:中国环境报作者:刘平养关键词:水十条污水处理PPP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随着《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的发布,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再次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对于财政投入需求大且实际投入严重不足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是长期缺乏资金投入渠道的管理维护环节,PPP模式能解决这一难题吗?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管理为何步履维艰?

PPP模式的产生是政府职能转变的产物,强调政府、市场和社会三大机制在公共物品供给上发挥各自的优势。按照市场化程度的不同,它几乎涵盖完全公营到完全私营两个极端的所有中间部分。能够产生稳定回报的公共物品供给,比较典型的模式包括BOT、BTO(建设—迁移—运营)等,例如城市自来水厂和城市污水处理厂,有稳定的自来水费和排水费收入。没有稳定的成本回收渠道的公共物品供给,比较典型的是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支撑的服务外包、运营和管理服务的外包或租赁等。

早在2010年前后,部分地区已经尝试将农村生活污水设施的管理运营服务外包,引进第三方主体,例如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和福建省安溪县。但是,整体效果却并不令人满意。

以江苏省武进区为例。武进区是全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国家级示范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启动较早、投入较大。但是随后发现,工程建设完成、移交给村委会进行管理之后,绝大部分都未能有效运营。建而不管、建而不用的现象普遍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是村集体难以负担管理运营的成本,同时也不具备必需的专业技术能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08年,武进区率先将已建成的65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打包,通过招投标的方式引进专业服务公司进行管理运营。然而,设施的管理维护水平与预期差距很大,管理不到位、运行不正常、处理不达标的问题依然较为严重。

武进区首次PPP尝试的失败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政府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管理服务市场的特殊性了解不足,误以为只要市场化就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大量的研究已经充分表明,必须根据不同的公共服务、不同的供给需求,因地制宜地进行科学、细致的设计。对当前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管理服务而言,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存在专利等技术壁垒。我国当前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五花八门,绝大多数涉及规划设计方的核心专利,不可能完全移交管理方;而管理方很难对每一种工艺都十分熟悉,客观上存在管理运营的技术障碍。

二,管理市场的微利市场特征。由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管理运营没有明确的财政投入渠道,基本上由区县政府承担。政府的财政投入往往只能覆盖基本的管理维护成本,例如,比较容易测算且相对固定的人力、车辆、设备更换和电费等。相对于建设工程而言,管理服务市场的微利特征较为突出。作为专业化的管理服务企业,除非管理规模巨大,能够充分实现规模收益和规模经济,否则很难获取较高的回报。这也是当前的管理服务市场并没有形成充分竞争的主要原因。实际上,当前参与管理服务市场竞争的企业的主营业务都是工程建设,参与管理服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养活工程建设队伍,而不是因为这个市场有很大的吸引力。

除此之外,随着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的不断推进,管理服务市场还将面临许多新的挑战。最直接的挑战是管理维护的成本逐年快速增加。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新建设施进入管理维护市场,导致总的管理维护成本增加。另一方面,年限越久,管理维护的需求越大。一些地区已经发现,污水处理工程过了示范运营期之后,设备维修和更换的成本直线上升。虽然根据规划设计方案,污水设施的运营年限为30年~50年,但是实际中往往不到10年左右就需要大修一次。这不但推高了管理维护成本,还很容易造成政府、建设方和管护方之间的互相推诿责任。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短期内基本不可能有额外收费等回收成本的可能,进一步增加了政府财政投入的压力。

原标题:破解农村污水处理难题,靠PPP行吗?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