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除灰除尘评论正文

论文:浅析综采工作面煤尘治理

2015-08-03 11:46来源:能源与节能官网作者:张朝关键词:煤尘治理煤尘防治煤尘浓度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摘要:根据综采工作面煤尘治理现状,对煤尘危害及综采面煤尘形成原因进行详细研究与分析,提出综采工作面煤尘的治理措施及建议。

关键词:综采工作面;煤尘治理;措施

0 引言

煤尘是指在煤炭资源开采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微小固体颗粒,通常情况下呈现出两种形态:附着与井下巷道与设备上的沉积态和受风流作用而长期悬浮于空气中的浮游态,二者随着井下风流环境的不断改变,相互可转化。当空气中煤尘含量达到一定浓度时可能导致煤尘爆炸事故;当煤尘颗粒直径小于5 μm时会随着人的呼吸进入人体内部,引发尘肺病等身体疾病。所以,加强对综采工作面煤炭开采中的煤尘治理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

1 综采工作面煤尘形成原因分析

现阶段,中国井下煤炭开采使用的采煤设备多为滚筒采煤机,生产时通过截割滚筒完成破、装、运等工序,而这些工序正是煤尘产生的主要过程,其主要形式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a) 当截割端与煤壁接触时会使煤壁因挤压形成密实核,随着截齿的深入,密实核的范围会不断扩大并逐渐受剪切作用的影响。截割完成后,随着截齿的抽离,密实核发生破碎并以粉末状掉落形成煤尘;

b) 截割时,大块煤体的飞出会导致截齿的实际截深大幅降低,使割下的煤块比较小,其中部分是煤粉;

c) 截齿长时间使用后逐渐磨损,使齿刀与煤体之间出现碾压摩擦而生成煤粉;

d) 由于自身裂隙的存在会使煤屑飞出后发生进一步分裂形成煤粉;

e) 截齿对煤壁形成冲击作用导致煤尘出现,冲击速度越快,煤尘越多;

f) 采煤机截割滚筒的旋转使降落的煤尘飞扬扩散,进入风流中。

2 综采工作面煤尘综合治理措施

2.1 采煤机截割时的煤尘防治

采煤机对煤壁的截割一直是综采工作面煤尘的主要来源之一,实现这一环节煤尘的有效防治应主要集中在如何减少煤尘的形成与如何使产生的煤层凝落。当前较为常见的方法有改进采煤机结构与进行采煤机喷雾[2]。

2.1.1 改进采煤机结构

工作面割煤中煤尘的产生量同截割滚筒的各项参数(截齿形式、磨损度、牵引速度等)有密切联系,可通过改善截齿结构、及时更换磨损截齿、控制牵引速度等方法降低煤尘的生成量。

当前主流的截齿形式主要有刀型和镐型两种。二者在截割机理及安装方法上均有一定差异。当煤体中裂隙发育较好时,镐型截齿使用时所产生的煤尘量远低于刀型截齿;同时镐型截齿的安装形式为沿滚筒切向安装,与采用径向安装的刀型截齿相比在煤尘的产生量上进一步降低。所以,应推广镐型截齿并逐渐全面取代刀型截齿。

当结构参数获得确定后,降低煤尘的唯一手段就是增加割煤时破碎物的直径。通常当截齿磨损较为严重时,会在截齿面上形成弧形并与煤体发生碾压摩擦导致大量煤尘形成,必须定期检查截齿,一旦发现磨损严重应及时更换。当截齿数量较多时,后方的截齿会因截深过浅而生成大量粉尘,所以适当降低截齿数量,确保截齿获得充足的工作空间是降低煤尘浓度的有效手段,经验证,截齿数量降低30%,可使煤尘产生量显著降低。

2.1.2 改善采煤机喷雾方式

传统采煤机多采用内喷雾方式,其水压要求不小于3.5 MPa,实际生产中喷雾用水多为电机的冷却用水,水压多低于2 MPa,使用中常出现水压过低、喷雾量不足的现象,加之内喷雾形式存在喷嘴易堵的缺点,难以有效控制粉尘。针对这一不足,可在采煤机喷雾机构上增设加压泵,改善内喷雾效果。此外,鉴于内喷雾不易改良,通过改良外部喷雾系统加强对煤尘的控制效果就成了改善采煤机喷雾方式的主要途径。常见的外喷雾方式为逆风喷雾,当采煤机逆风切割时采用这种方式,风流会受到逆风喷雾及滚筒切割的影响而在机组前部形成局部涡流,使含有大量煤尘的风流进入工作区域,对工作人员的健康造成威胁。针对这一不足,将原本布设在摇臂上部的喷嘴取消,利用喷雾引射方式,使含有煤尘的风流沿煤壁流动并使风流在引射喷雾与跟踪喷雾的共同作用下实现对煤尘的有效控制[3]。

原标题:浅析综采工作面煤尘治理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尘治理查看更多>煤尘防治查看更多>煤尘浓度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