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综合报道正文

库布其治沙治出生意经:沙漠变绿洲 穷人能致富

2015-08-06 09:13来源:中国环境报作者:赵娜关键词:亿利资源王文彪生态修复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发展生态旅游

牧民多元创收

库布其沙漠绿洲特色景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让曾经人迹罕至的不毛之地变成中国生态旅游的热土。

库布其被评为“中国最美观星地”和“中国第一沙漠温泉地”。积极打造大漠星空、赛马、古海洋温泉等特色项目,年接待旅客达20多万人(次)。

同时,库布其农牧民有了多元的就业机会,38岁的牧民孟克达来走出了低矮破旧的土房,2006年就住进了现代化的库布其沙漠牧民新村,还搞起了牧家乐,年收入几十万,可谓沙漠里的金领。

据孟克达来介绍,自己祖祖辈辈都生活在库布其沙漠,养羊、养牛、养骆驼,收入微薄。如今,他经营农家乐餐饮,年收入在10万元左右;经营汽车越野项目、承包装载机工程,年收入各5万元左右;他还在七星湖承包了浇树养护工程,每年可收入3万元左右;他家里还养了70多头牛和500多只羊,家畜年收入在6万元左右。整体算下来,牧民孟克达来年收入近30万元。

沙漠生态环境的改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促使当地百姓增收致富。据统计,沙区百姓的人均收入从过去1988年的不足2000元增长到了现在的3万多元。

市场机制驱动

社会力量参与

里约+20可持续发展峰会秘书长沙祖康说,治沙不仅仅是国家的行为,要鼓励社会力量,尤其是企业参与到生态建设中来。

在库布其沙漠,政府出台了《防沙治沙法》、“禁牧、休牧”等驱动政策,为多元化方式引进外企、国企和民企形成联合投资体创造了良好环境。同时引导农牧民参加企业的生态产业发展,几方面力量凝聚在一起,政府、企业、民众组成治沙事业的利益共同体,“多元参与、共同受益”的市场机制驱动“生态、民生、经济”平衡发展。

亿利资源集团董事长王文彪介绍说,我们探索出“生态+生意”的商业治沙模式,也就是常说的“靠沙吃沙”。通过“治沙”来“吃沙”,“吃沙”之后再反哺“治沙”,实现治沙与吃沙、生态与生意的相互促进、良性循环。早在30年前,我们就率先采用PPP(政府——私营企业——民众合作伙伴关系)模式,当然那时候我们并不知道这个时髦的词汇。通过政府政策性支持、农民土地入股、企业商业行动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沙漠变绿、企业变强、农民变富。

有人说,治沙就是一个苦差事,怎么可能还赚钱?但是,库布其靠着挖掘沙漠中的丰富资源,实现治沙和盈利两不误。

在库布其沙漠腹地,看到一台移动式饲料联合作业机正在作业,工人把草加进去,出来的就是生物复合颗粒饲料。正在作业的工人介绍说:“这种机器最大的特点就是草在哪儿,机器就在哪儿。这种肥料由30%的饲料和70%的草组成,且成本低,一吨大概1500元,而普通饲料成本则每吨两三千元。”

记者在展示区看到了以沙柳、沙枣枝、杨柴、花棒等为原料生产出来的饲料。库布其正是依托高蛋白沙生植物资源,发展蛋白有机饲料产业。同时以“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适度发展本土化生态牧业。

在库布其生态光伏示范区,一群雁鹅正在成群结队觅食。光伏示范区负责人说:“我们采用板上发电、板间种草、板下养殖的模式,在库布其实施110兆瓦发电项目。充分利用荒漠化土地光热资源发电,太阳能电池板间种植花棒等牧草,以供绵羊和雁鹅食用,动物粪便则能提高土壤肥力,从而形成绿色循环的模式。而太阳能电池板寿命到期后,这里的土地将会变成一片沃土和绿地。”

此外,库布其还种植甘草200多万亩、肉苁蓉30多万亩,开发甘草良咽、复方甘草片等药品系列和沙小甘等食品系列。同时,发展无污染、无残留、节水高效的沙漠绿色果蔬农业。

延伸阅读:

罗斌:治理沙漠化土地要求经济、生态和民生有机统一

绿色发展模式可被复制

原标题:沙漠变绿洲 穷人能致富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亿利资源查看更多>王文彪查看更多>生态修复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