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综合市场正文

【专访】林健:上海环交所要做全国碳市场的系统性建设者!

2015-08-14 16:32来源:水晶碳投微信作者:赵东关键词:碳市场碳金融碳交易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碳金融产品要“推一个成一个”

记者:上海碳市场在碳金融创新方面做了很多有益尝试,先后出台CCER质押、碳信托、碳基金、借碳等产品业务,您认为应如何推动碳金融的发展?

林健:上海作为一个金融环境相当发达的地区,具有很强的金融创新的能力和优势,十分有利于碳金融的发展。但历史上有金融风险的惨痛案例。以国债期货的经验来看,1995年国债期货事件导致国债期货市场发展推迟了很多。大的金融举措一旦失败,往往具有非常深刻的影响,甚至影响产业的发展。

尽管上海碳市场拥有一个发达金融的环境,我们在碳金融创新方面的步伐主要追求稳健。对于任何金融手段的推出,上海碳市场都非常谨慎,是因为我们希望推一个成一个,唯恐一个措施的失败影响到整个碳市场发展。

记者:上海碳市场CCER交易活跃,今年履约期CCER累计成交量和用于履约的数量位居试点地区前列,您如何看待目前CCER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

林健:基于项目的CCER市场和基于强制义务的配额市场是碳市场的“两条腿”。CCER作为配额机制的补充,和强制性碳市场有接口,会带来强制性碳市场需求的缓冲,也是对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资源调配的新的手段。对此,我是全力支持的。

CCER基本上沿用了CDM的程序,相对成熟,问题是在实践中如何用好的手段利用,多大程度上利用。而CCER从出生就有浓烈的市场色彩和更强的市场性质,也可以比强制市场开发出更多的、具有灵活性的市场功能。

全国碳市场的四个关键因素

记者:您对全国碳市场建设有怎样的预期?全国碳市开启后,市场健康有序运行的关键要素是什么?有何建议?

林健:全国碳市场一旦建立起来,无论从产业多样性、国家幅员辽阔 、碳排放总量 企业性质多样性,所有制性质,将是全球规模最庞大、最热闹、最复杂体系、资源最丰富的碳市场。

保障全国碳市场健康有序进行需要四个方面:

第一,前期碳市场建设成果要应用到全国碳市场的建设中。目前成果包括分配方案、方法学 、一批具有资质的人力资源和社会共识的形成。

第二,初期纳入的企业标准制定一定要精,企业选择一定要少,然后逐步扩大。全国碳市场的开展一定要谨慎,循序渐进。

第三 ,政策先行,法规要同步建设。

第四,利用和调动好现有机构培养市场能力,在现有在碳市场体系中,国家和地方发改委是神经系统,现有的平台、机构、第三方等市场主体是肌肉系统。碳市场需要统一政令,以点带面,需要强有力的领导,也需要众多抓手,需要现有机构的努力。

记者:全国碳市之后,您认为交易所应该怎样定位或有怎样的转变?

林健: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对于上海碳市场建设的贡献并不仅仅在交易本身,而是在发改委领导下,参与整个政策体系的建设,对于上海碳金融社会能力建设和低碳领域人才培养等方面投入大量资源和资金。

在碳市场这一创新市场运行过程中,交易所要助推产业发展。根据经济学中的科斯定理,交易成本越低,资源配置越有效率,尤其是在创新市场,交易所要有效推动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

未来全国碳市场中,在国家和地方发改委的领导下,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从定位的角度,我们致力于成为全国碳交易市场系统性的建设者,致力于国家政策的执行、社会能力的培养和社会氛围的营造。突出的是,我们希望在碳金融领域对全国碳市场做出贡献。从服务范围来看,交易所要起到低碳产业枢纽的作用,也希望在国际碳市场交流和低碳技术转移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原标题:林健:上海环交所要做全国碳市场的系统性建设者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碳市场查看更多>碳金融查看更多>碳交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