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节能综合评论正文

中国制造业500强在荆棘中创新发展

2015-08-27 11:10来源:上海证券报作者:赵婷关键词:中国制造业500强中国企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6.研发投入力度有所加大

2015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共投入研发费用总额为4814.65亿元,比上年提高了7.09%,增速高于上年的5.20%;平均研发费用为10.18亿元,比上年增长了5.50%。研发投入费用最多的5家企业分别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408.5亿元)、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234.3亿元)、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181.8亿元)、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118.9亿元)、中国船舶(600150,股吧)重工集团公司(107.6亿元),其研发投入占各自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4.17%、6.07%、10.85%、2.41%、5.33%。2015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的平均研发强度(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86%,比上年略增长0.08个百分点;其中有4家企业研发强度超过10%,比上年增加2家。

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面临的主要问题

经过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经成为支撑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但我国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未来的任务依然艰巨而紧迫。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是以下几个方面.

1.面临着发达国家“高端回流”和发展中国家“中低端分流”的双向挤压

发达国家高端制造回流与中低收入国家争夺中低端制造转移同时发生,对我国形成“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

一方面,高端制造领域出现向发达国家“逆转移”的态势。制造业重新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制高点,各国纷纷制定以重振制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战略。美国发布《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制造业创新网络计划》,德国发布《工业4.0》,日本在《2014制造业白皮书》中重点发展机器人产业,英国发布《英国制造2050》等。

目前,制造业向发达国家的回流已经开始。如,苹果电脑已在美国本土设厂生产,日本制造企业松下将把立式洗衣机和微波炉生产从中国转移到日本国内,夏普计划在本土生产更多机型的液晶电视和冰箱,TDK也将把部分电子零部件的生产从中国转移至日本秋田等地。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研究报告称,在年收入超过10亿美元的美国公司中,有三分之一计划或考虑将制造业务迁回美国。

另一方面,越南、印度等一些东南亚国家依靠资源、劳动力等比较优势,也开始在中低端制造业上发力,以更低的成本承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转移。一些跨国资本直接到新兴国家投资设厂,有的则考虑将中国工厂迁至其他新兴国家。如:微软计划关停诺基亚东莞工厂,部分设备转移到越南河内;耐克、优衣库、三星、船井电机、富士康等知名企业纷纷在东南亚和印度开设新厂。

2.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制造业企业经营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的经济发展已不再是总量扩张的过程,而主要是结构转型升级的过程,增速下降可能带来某些难以预料的挑战,这对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前,我国制造业发展的资源能源、生态环境、要素成本等都在发生动态变化。从环境压力看,长期积累的环境矛盾正集中显现,目前全国有70%左右的城市不能达到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17个省(区、市)的6亿左右人口受雾霾天气影响,水体污染较为突出,土壤污染日益凸显,重大环境事件时有发生。

从要素成本看,随着人口红利消失和要素成本的全面上升,我国制造业原有的比较优势正在逐渐消失。2014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从2011年的顶点下降了560万,劳动力供给呈缩减趋势,并直接导致用工成本上升。目前我国制造业工资普遍达到3000—4000元,远高于东南亚等国。我国制造业传统竞争优势赖以保持的多种要素约束日益趋紧,已经使粗放式的发展道路越走越窄。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在原有比较优势逐步削弱、新的竞争优势尚未形成的新旧交替期,我国制造业企业必须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3.对技术研发和创新重视不够,缺乏核心技术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发展,我国的工业产业规模已占整个世界制造业总规模的20%左右。但我国工业的对外依赖度还非常高,高档数控系统、芯片、高档液压密封件和发动机等还大部分需要依靠进口。可以说我国制造业企业的现状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品牌质量水平不够高,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仍然“大而不强”。目前,许多产业的关键部件被外资掌控,中国制造业企业在制造业产业链中仅赚取组装的价值。

与发达国家制造业的研发投入相比,中国制造业研发投入处于一个很低的水平。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2014年的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平均比例仅达到1.86%,虽然较2013年1.72%的水平略有提高,但我国规模以上制造业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仅为0.85%。国际上普遍认为这一比例达到2.5%时,企业方可维持生存,达到5%以上时企业才具有市场竞争力。中国高技术产业研发经费占制造业研发经费的比重为26.3%,同样远低于美国73.3%、日本41.2%、德国34.3%、法国48.5%、英国62.8%、韩国58.7%的水平。

研发费用投入过低,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创新能力,新产品开发速度缓慢。自2009年以来,多数“中国制造”新产品销售比重连续下降。其中,2012年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烟草制品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新产品销售比重下降幅度较大,分别较上年下降了13.65%、6.33%、18.39%、3.72%。

延伸阅读:

2015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排行榜(全名单)

原标题:中国制造业500强在荆棘中创新发展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中国制造业查看更多>500强查看更多>中国企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