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场地修复技术正文

场地修复之地下水监控自然衰减技术

2015-08-28 08:35来源:环保人关键词:场地修复污染地下水自然衰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5)制定应急方案。在监控过程中,在合理时间框架下,若发现MNA无效时,则需要执行应急方案。

6运行维护和监测

场地特征调查所需的时间较长。由于存在经自然衰减后产生毒性或移动性更大的物质的可能,需要对修复过程采取严密的监测和管制措施;密切观测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过程,适时评估动态结果,及时调整监测和管制策略。

7修复周期及参考成本

相较于其它修复技术,监控自然衰减技术所需时间较长,需要数年或更长时间。

主要成本为场地监测井群建立、环境监测和场地管理费用。根据国外经验,若场地预期监测期程长,监测计划规模大,过程中无法避免采取应变措施,甚至因为监控自然衰减法失败,造成污染物扩散,需重新采取积极性的修复措施等,种种因素均可能造成总整治经费变化很大。

根据美国实施的20个案例统计,单个项目费用为14-44万美元。目前国内尚无工程应用,没有成本参考。

8国外应用情况

美国超级基金场地地下水修复技术统计结果显示,从1986年,监控自然衰减技术逐年增加。在2005-2008年实施修复的164个场地中,应用监控自然衰减技术的比例高达56%,其中单独使用的场地有21%。主动修复和被动修复自然衰减技术配套使用已成为地下水污染修复的发展趋势,配套监控自然衰减的技术路线有抽出处理(场地占10%)原位处理(场地占17%),原位处理、抽出处理(场地占8%)。

9国内应用分析

监控自然衰减技术在我国地下水环境的治理中还处于萌芽阶段,尚无工程应用案例。

原标题:【场地修复第13弹】D13-地下水监控自然衰减技术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场地修复查看更多>污染地下水查看更多>自然衰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