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综合报道正文

云南省玉溪市调升生态建设 加强“三湖”水污染防治

2015-09-09 08:55来源:中国环境报关键词:污水处理水污染防治生态文明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近年来,云南省玉溪市把“三湖”(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保护治理作为推进生态立市发展战略、争当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重中之重,在政府财力十分有限、持续干旱导致湖泊水位下降的情况下,全市各族人民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千方百计确保“三湖”水污染综合防治工作不断提速增效。

目前,抚仙湖总体水质稳定保持Ⅰ类,星云湖、杞麓湖劣Ⅴ类水质下降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抚仙湖

坚守四条红线,源头减轻压力

近年来,玉溪市着眼实现抚仙湖战略水资源总体水质稳定保持Ⅰ类的目标,以“四退三还”(退人、退房、退田、退塘,还湖、还水、还湿地)为核心,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严守“四条红线”,实施规划项目建设目标倒逼,在挖掘减少入湖污染物总量潜力上取得明显成效。

据玉溪市环保局局长张金翔介绍,2013年12月20日云南省政府抚仙湖保护治理工作会议后,玉溪市加大工作力度,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抚仙湖“十二五”规划项目建设督导组,制定了两年行动计划,建立项目推进倒逼机制,6次召开督查推进会,全力推动规划项目实施。

截至目前,抚仙湖保护治理27个项目中,已完工22项,在建5项,开工率为100%,完工率达81.5%,到位资金31.63亿元,完成投资32.46亿元。

经过坚持不懈的治理,抚仙湖抚澄河等入湖河流已经形成“绿色视廊、生态湿地、达标水体、休闲通道、城乡景观”的良好效果,对减少污染物入湖发挥了积极作用。

根据抚仙湖保护治理需要,玉溪市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在沿湖划定了“四条红线”。即任何项目在距法定水位110米范围内湖岸不得建永久性设施;任何项目严格控制从抚仙湖取水;任何项目必须做到“污水零排放、垃圾无害化、设施景观化”;任何项目地产比例不得超过规划建设面积的25%。

玉溪市市长饶南湖说,必须坚守好这“四条红线”,有效控制抚仙湖周边的旅游业发展,从源头上减轻湖泊污染压力。

玉溪市在下决心调整优化沿湖旅游产业项目的同时,立足实际创造有利条件,争取沿湖群众支持配合,积极稳妥地分批搬迁在红线内居住的居民,拆除有农药化肥污染的蔬菜大棚。

玉溪市不断推进抚仙湖北岸万亩生态湿地建设,截至目前,一期631亩湿地基本建成,项目区两个自然村全部拆除,退出农户477户1498人。

一直以来,农业面源污染、生活污染以及湖泊周边一些零星污染是抚仙湖几个主要的污染来源,而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染占了较大的比例。

对此,玉溪市按照控制农业的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染必须实现截污、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方式转变的思路,不断加大从一产向二产、三产进行转移的力度,各项工作稳步开展。

玉溪市严格落实河段长负责制,与沿湖澄江县、江川县、华宁县联合开展一级保护区不文明行为专项整治,不断加强综合行政执法、环境卫生、水政渔政和水上安全等监管工作,全面提升抚仙湖综合行政监管水平。通过搭建抚仙湖流域《短信告知》手机宣传平台,向广大游客宣传《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和抚仙湖告游客须知,激发公众参与抚仙湖保护治理的自觉性。

张金翔说,目前,玉溪市正在积极推进《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修订工作,努力为加大依法治湖力度、提升执法实效、保护治污成果提供更加强大的法律支撑力量。

原标题:加大一产向二产、三产转移力度 调升生态建设考核权重 玉溪“三湖”水污染防治提速增效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污水处理查看更多>水污染防治查看更多>生态文明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