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场地修复市场正文

僧多粥少 土壤修复市场是不是该降温了?

2015-09-10 10:27来源:中国环境修复网关键词:土壤修复场地修复重金属污染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8月28日,河南省济源市土壤重金属污染农田修复试点项目的评标专家一直工作到了晚上10点以后。参加当天投标的全国43家相关单位(次)为了108万的项目,焦虑地等待结果到深夜。

自2011-2012年岁末年初开始的土壤修复热潮一直持续到现在,而且大有继续升温的迹象。污染场地修复项目投标竞争激烈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没有预料到,农田修复也如此火爆。而就在2012年12月,中投顾问还认为,土壤修复仍是“概念”。短短的3年左右时间,难道产业就从萌芽期到了成熟期?

成熟行业的主要特征就是充分竞争。看看这43家单位(次),有中央科研机构、知名高校、地方研究单位、行业龙头、地方小企业,可以说应有尽有。108万是个什么概念?据一位专家估计,外地单位来投一次标也需要花几万元。

长期从事农田土壤修复科学研究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吴龙华认为,这次农田修复投标热度很高说明现在有资质和意愿从事农田土壤修复的企事业单位在明显增加。之所以那么多家单位竞争同一标段,可能是因为标的不高,更多单位有能力和自身优势,也愿意藉此积累经验,扩大影响,还可能是瞄准了该标的后续阶段更大的修复资金量。此外,大家或许嗅到了未来农田土壤修复巨大的市场空间,这对农田污染修复也是好事。

包括农田在内的土壤修复市场的确是在向好,但是也抵不住产能如此持续高涨。中国环境修复研究院大数据分析显示,目前我国土壤修复从业企业已经超过700家,从业者逾5000人。此次济源农田修复项目的投标和中标单位大都既从事农田土壤修复,也开展污染场地土壤修复。

从化纤到化肥,从钢铁到纺织,从道路建设到电力建设,我国所能提供的产能都超过了一个地球所有的需求量,土壤修复也要快速走向这个境地?

目前,僧多粥少让从事污染场地修复的单位过得并不是太如意,从济源投标的情况看,农田土壤修复项目的竞争也非常激烈。甚至沪深股市的土壤修复概念公司也少有挣到土壤修复业务的钱。

千亿、万亿的规模现在看来可能还是“镜中花、水中月”。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资源和环境业务部副主任于晓东指出,近年来中央投资的土壤重金属治理项目在评估中暴露出总体规划指导性不足、顶层设计缺失,不讲投资效益、虚增规模投资,环保基建投资管理不成熟等大量问题,严重阻碍了中央资金继续投入,整个领域的推进放慢。在责任归属、有效需求、管理流程和融资模式等关键性问题还没梳理清楚时,抛出和热捧千亿、万亿规模,反而更会吓到国家领导人和财政部门,使项目推动变得更难。

政府资金都已经遇到这么多问题,社会资本能放心进来吗?亚洲开发银行能源与绿色金融高级顾问沈一扬表示,包括PPP在内的融资模式起效的前提是规则清晰、监管透明到位,需要建立土壤修复的收费标准和效果评价考核机制。

然而这些事不那么简单。北京市环境保护局污染场地管理科科长唐振强曾表示,仅对于污染场地的修复目标,多数专家和绝大多数管理者的意见就不相同,还需要长时间研究和探讨。

吴龙华针对农田土壤修复还谈到,虽然修复需求很大,但国家政策导向尚未明确;随着“土十条”和“土壤污染防治法”的颁布实施,前景将进一步明朗。农田土壤修复的成熟技术还不多,大规模示范应用的则更少。今后可在规范与修复导则等制定的基础上,加快修复技术的产业化推广,并进一步优化技术,提高修复效率与经济效益。

“土壤污染防治法”至少还有3年才有可能出台,不能倒在黎明前成了行业的共识。但即使艰难地挺到了那一天,面对的又会是一大批能直接来收割的“竞争者”。

土壤修复在众多企业的热捧下成为环保行业的“新宠”。但是,一些企业多少有些盲目跟风。无论企业还是资本,对待土壤修复还是应该向专业和理性回归,沉下心来多做一些深入调研和分析,认清了客户需求、技术前沿、行业特点、发展趋势,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

土壤修复要出一个阿里巴巴不是不可能,但代价是众多其它从业企业的倒掉。明智、坚韧和幸运兼备者才能在大浪淘沙中幸存。

投资土壤修复有风险,需要理性!

原标题:土壤修复是不是该降温了?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土壤修复查看更多>场地修复查看更多>重金属污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