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节能工业节能访谈正文

【专访】海林节能李海清:“互联网+”助力节能建筑发展

2015-09-23 11:10来源:中国矿业报作者:刘辉关键词:建筑节能节能减排海林节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进入2015年,中国环保形势上升到了新的阶段,环保政策密集出台,为可再生能源行业和节能减排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日前,记者采访了北京海林节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海清,与他一起探讨中国建筑的节能减排。

海林节能的发展定位为“建筑节能科技”,10年来,企业发展成为我国中央空调节能控制领域的龙头企业,在产品技术创新等方面多次填补了行业空白。海林节能是国内建筑节能领域综合系统解决方案提供者,是从事中央空调节能控制、供热采暖节能控制和高效平板太阳能集热系统研发、生产与销售于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记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是能源的发展、应用在某种程度上也导致了环境的恶化。请您谈一谈可再生能源对于环境的改善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李海清: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建筑建设的速度更是飞快。一方面,人们已经不仅仅是对一个住所的需求,更多的是对一个舒适环境的需求,甚至需要更大的面积、更多的住处,这促使开发商开发更多的房子。因此,也带来了能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一方面要满足人们的需求,另一方面还要很好地保护资源和能源,这就需要我们对能源进行高效利用、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现在全社会提倡发展绿色能源,无论是太阳能,还是太阳能光热、生物能,这些绿色能源的利用也越来越多。同时,还有一些高效能源的利用,比如热泵技术、余热的利用等,对中国的传统能源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对建筑节能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记者:中国目前在节能减排方面做得怎么样?有哪些方面是可以提升的?与国外相比有哪些差距?

李海清:对于建筑节能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方面是从能源端来说,要利用高效能源和绿色能源。另外一方面,能源输送出来进入到建筑物里面,需要一些运营手段,来保证最大程度地实现节能。中国的建筑节能从开始到现在,有10多年发展历史了,但是相对先进国家来讲,我们的建筑能耗还是偏高的。到目前为止,城镇的建筑保有面积大概是400亿平方米左右,几乎95%的比例是高能耗的建筑。

我们提倡绿色建筑,但实际上我国在节能建筑方面的技术应用还是偏弱的,现在的专家、地产商以及用户都意识到节能环保的意义和价值,尤其是看到环境的破坏,空气质量的恶化,大家都知道节能的意义了。所以这几年我国建筑节能的市场发展得也非常迅速。

记者:中国提出建筑节能已经有六七年的时间了,但是近期才迅速发展,为什么?

李海清:中国开始引入欧美的一些技术,比如北美的一些节能技术。但是一方面涉及到成本的问题,另外也有建筑的结构、建筑的密度、人们的生活习惯等因素,我们不可能全盘照搬。中国要有适合自己国情、民情的技术和解决方案,这么多年我们的技术还没有完全跟上,这就导致技术滞后的问题。建筑节能是全民的,无论是地方政府的思想变化还是民众的思想变化,这都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

还有一个就是成本的问题。做节能,尤其是包括能源技术和节能运营技术与控制的应用,一定会增加建筑成本。我们不能为了节能花太多的钱,一定做好投入产出的平衡,回报率要合适,才能提升全民节能的积极性。

记者:我们的技术水平回报周期是多久呢?

李海清:我可以举两个例子来说明一下:

一个是对北方的集中供热。我们知道北方的13个省市大部分采取的是集中供热方式,有一个好处就是人们不用操心烧锅炉,也不操作冷热,但是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不节能。为什么不节能呢?因为北方的集中供热,采暖是按面积收费的,不管你家开多少摄氏度,住不住人,都是按面积来收费,这是一个很大的能源采暖的浪费现象。2008年,政府开始推动北方地区集中供热的节能改造,实际上是做了三件事情:第一是你家用了多少热量,用计量的方式来决定收费多少;第二是你家的温度是可以控制的,想舒适一点就调到自己想要的温度,缴费就多一些,上班走了可以关掉,这样就省钱了;第三是数据传输,家里需要的温度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方式传到热力公司,使其对家里面的供暖情况进行监控和数据收集,然后根据这个来进行收费。这种改革价值就很大,为什么呢?因为大部分人上班以后,至少会停掉1/3的供暖,这1/3就是节约下来的。

第二个是公共建筑,就是办公楼、写字楼、医院等等。我们单位的办公楼是通过高效能源系统来提供热量和冷气,我们做了一套非常好的节能控制系统,通过互联网的平台来对建筑内的每个房间进行温度的控制、空气质量的调节、能耗的监测等等。这个楼运营5年多了,平均起来是每年每平方米37千瓦时。与北方一般的办公楼120千瓦时/平方米相比,我们节能达到了70%左右。

关于回报周期,一般人们能接受的是5年之内,我们做的系统在3年左右就能够完全收回成本。我们自己的办公楼投入10个月成本完全收回来了。

原标题:“互联网+”助力节能建筑发展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建筑节能查看更多>节能减排查看更多>海林节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