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固废处理垃圾处理报道正文

35年间深圳垃圾增长数百倍 解决“垃圾围城”不能再等

2015-09-28 08:35来源:深圳特区报作者:王湛 林清容关键词:生活垃圾垃圾焚烧垃圾分类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老虎坑、红花岭和鸭湖3座垃圾填埋场库容目前告急,下坪填埋场库容也仅能维持5年左右,6座垃圾焚烧厂均满负荷运行。”

8月底,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提出加快推进新建3家垃圾焚烧发电厂。究竟深圳的生活垃圾处理到了多么严峻的地步,为什么要花这么大力度新建3家大型生活垃圾处理设施?

连日来,记者走访调查各大垃圾填埋场和焚烧厂时发现,深圳“垃圾围城”已迫在眉睫,已没有时间让深圳再等,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和减量之后的其他垃圾焚烧之路必须加快启动。

35年间深圳生活垃圾量增长数百倍

在银湖玉龙新村,有一个占地7万平方米的高尔夫练习场,记者驱车从罗湖区宝洁路一路而上,拐进球场大门后,穿过郁郁葱葱的荔枝林,一个视野开阔、绿油油草地的高尔夫练习场出现在眼前。不少人挥杆而起,沉浸在高尔夫的乐趣中。

站在这片绿地上,若没有知情人士提醒,恐怕很难想象,这片运营了8年、绿草如茵的休闲宝地曾是原特区内最早的垃圾填埋场。

“玉龙坑垃圾填埋场自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之初开始启用,主要填埋罗湖区、福田区的垃圾,当时深圳垃圾少,一天才几十吨。”回顾深圳垃圾处理的历程,深圳市政环卫综合厂厂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龚佰勋博士颇有感触。上世纪80年代就来到深圳的他介绍说,当时的深圳没有垃圾处理的观念,只要把垃圾清理、清扫到城外简易堆放就可以了。玉龙坑垃圾填埋场三面环山,是深圳经济特区二线关边上的一片野岭,周边也没有房屋,远离市区。而在原特区外,空置的土地更多,垃圾也基本上是找个山沟沟堆放。

龚佰勋表示,随着深圳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也快速聚集,城市不断扩张,城外也变成城区了,产生的生活垃圾多起来了。玉龙坑垃圾填埋场使用了14年,期间六次扩容,垃圾总容量约370万立方米,垃圾总量约300多万吨。

从上世纪90年代起,玉龙坑周边的住宅楼便越建越多,如今已被密集的住宅楼包围。回顾过去,再把目光投到现在,深圳由1979年的50吨/日,经过短短30多年的发展,眼下每天需处理的生活垃圾量膨胀到超1.5万多吨,是最初的三四百倍。

去年生活垃圾处理量551万吨突破2020年预测值

上个世纪90年代末来到深圳市城管局环卫处的姜建生正赶上深圳的飞速发展期。他直观的感受是,伴随着进入深圳经济特区无须再用边防证等等措施的实施,一系列新政策大大刺激了深圳的发展,人口猛增,垃圾量也直线上涨,到2000年左右时,深圳日均垃圾处理量已达到7000多吨。

“1984年时,深圳用超前的眼光,兴建全国第一座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深圳市市政环卫综合处理厂,该厂于1988年试运行并投产,日处理能力为450吨。”姜建生介绍,当时也曾预料到垃圾的增长情况,该厂是深圳开始对垃圾进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起点,也开创了我国利用国外先进的焚烧技术处理垃圾的先河。

1992年时,深圳又率全国之先采用国际通用的卫生填埋技术建设了下坪固体废弃物填埋场,1997年10月玉龙坑垃圾简易堆放场停止使用时投入运营。下坪填埋场总占地面积145公顷,设计总库容4693万立方米,总服务年限30年以上。其规划、建设、管理和节能减排水平一直居于全国前列。

然而,建设市政环卫综合处理厂和下坪填埋场依然追不上垃圾猛涨的势头。站在下坪填埋场的最高处,脚下的整个垃圾填埋区域场面浩大,曾让每个来到这里参观的人感到惊讶。场长李领明告诉记者,现在每天进入下坪填埋场的垃圾从以往的1000多吨已增长到3900多吨,服务人口多达360多万。而在规划时,其设计处理能力为每天2300吨。

对此,市城管局副局长杨雷十分着急。他说,2014年全市生活垃圾处理量全年共约551万吨,已经突破环卫专项规划2020年预测值533万吨,为了消纳增长的垃圾,4座填埋场都超负荷运营。

提早规划的环境园以及垃圾处理设施难落地

在深圳发展的过程中,对垃圾的处理和管理早已成为城管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能和工作,1996年,深圳在全国最早编制了环卫设施总体规划,确定了我市垃圾处理设施的布局、规模和处理工艺。

原标题:35年间深圳垃圾增长数百倍 解决"垃圾围城"不能再等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生活垃圾查看更多>垃圾焚烧查看更多>垃圾分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