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综合市场正文

国内碳交易市场计划2017年启动 7大试点先试水

2015-09-30 10:31来源:上海证券报关键词:碳交易碳市场碳排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国内碳交易市场计划2017年启动

近年来越来越多国家开始建立碳交易市场,2013年,美国启动碳交易市场,我国启动碳交易试点;2014年,澳大利亚启动碳交易市场;2015年1月,韩国碳交易市场正式运行。2014年,全球碳市场的交易总量约为91.1亿吨,交易总额约为505.2亿欧元,交易总量较2013年的104.2亿吨下降了10.5%,但其交易总额同比上升了约26.36%。

我国碳交易市场规模巨大。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国内政策和履约处处长蒋兆理认为,未来碳市场排放量会涉及30-40亿吨,如果仅仅考虑现货,估计交易额会在12-80亿元,如果进一步考虑期货,交易金额会大幅增加,活跃性也将大幅提升,交易金额可能达到600亿到4000亿元。

在碳交易市场启动的时间上,2016年有望试运营,2017年有望正式运营。2014年8月,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孙翠华在2014年中国低碳发展战略高级别研讨会上透露,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计划于2016年试运行,配额由国家统一分配,局部省市先入场,未入场省市仍须完成分配的总量目标。

2015年8月5日,据发改委网站消息,应对气候变化,发改委下一步重点工作任务,将加快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推动出台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制定相关配套细则。8月10日,发改委网站披露,为加快建立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草案将尽快提交国务院审议。

近日,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发布,中国明确了计划于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将覆盖钢铁、电力、化工、建材、造纸和有色金属等重点工业行业。

碳市场建设稳步推进 七大试点先行试水

2013年6月18日,国内首个碳排放权交易平台在深圳启动,标志着中国碳交易市场建设迈出了关键性一步。此后,北京、天津、上海、广东、湖北、重庆等省市先后启动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各试点省市的碳交易市场规则逐步完善。

同国外碳交易市场相类似,我国目前的碳交易市场也分为两部分,即强制性的配额交易及以自愿性的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交易,其中以配额交易为主,七省市试点在履约时均允许排控企业使用一定比例的CCER。

七个试点地区中,大部分省市都免费发放配额给排控企业,故配额交易的一级市场中主要采用行政划拨的方式授予碳配额,其中广东、深圳和湖北还采用拍卖竞价的形式将部分配额有偿发放给排控企业。2014年3月31日,湖北省完成首次竞价转让,转让总量为200万吨的2013年配额,全部配额售罄。拍卖底价为20元/吨,成交价同底价,成交总额4000万人民币。2014年,广东试点共完成六次拍卖,2014年成交总额为5.59亿元,累计拍卖成交总额为7.39亿元。

2014年,七试点地区配额交易二级市场累计成交总量为1383.59万吨,累计成交总额为4.95亿元。湖北碳市场是七个试点省市中最活跃和成交量最大的市场,全年成交量占七省市总成交量的一半以上。湖北碳市场全年成交总量为700.12万吨,配额成交最低单价为21元/吨,最高单价为26.61元/吨,总体价格平稳,成交总额约为1.67亿元。

投资逻辑

国内碳减排市场的参与者可以分为:碳减排和碳交易等技术、设备和服务的需求方和供给方。需求方是在强制减排指标下需要进行节能减排或者参与交易的各行业企业,覆盖范围广。在国内碳排放权建立的起步阶段,这些企业受到的影响难以评估。一方面,需要区分碳交易市场的启动对这些企业是提供了额外收益还是增添了减排负担;另一方面,短期来看受益弹性都不大。

在节能减排的背景下,特别是随着碳交易市场的启动,提供减排技术、设备和服务的供给方面临的是一个增量市场,将直接受益。针对节能减排和碳交易的供给方,以碳交易市场建设为核心的碳减排产业链可以分为技术市场、设备市场和金融市场。三大细分板块中,建议关注技术市场和设备市场两个板块。

碳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是指直接参与碳交易市场经营以及碳资产的经营如碳经纪、碳资产的开发商、咨询提供商等,这部分企业将从碳交易市场规模的扩大和交易量的提升中直接获益。对碳金融市场而言,其建立和发展需要以相对成熟的碳交易市场为基础。目前我国碳交易市场尚处起步阶段,碳金融板块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较高。

碳技术指与节能减排相关的技术和专利,主要是减排技术,其中最为关键的是碳捕捉和封存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发电厂。在具体流程上,通过碳捕捉将二氧化碳从工业或相关能源的源分离出来,然后输送到一个封存地点,并且长期与大气隔绝的一个过程。国际能源署曾做过预算,碳捕捉技术在未来全球减排份额上能贡献14%左右,仅落后于可再生能源及终端能效改善带来的贡献,在减排大趋势下,碳捕捉必将成为趋势。

随着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的建立,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和建筑物会被纳入排控对象,这就意味着对企业自身减排的巨大需求,节能设备和服务的提供商将直接受益。在减排设备领域,建议关注市场广阔的余热利用和高效锅炉领域。在减排技术主线下,建议关注中电远达,相关公司还有凯美特气;在减排设备主线下,建议关注中材节能和华光股份。

中电远达

五大发电集团之一,公司2012年开始实行资产重组,卖出了之前的电力资产,置入了现在的水务、催化剂、碳捕捉、碳交易等板块,全面转型环保。公司目前已具备二氧化碳捕捉的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碳交易平台,同时建成了国内首个万吨级二氧化碳捕集及液化装置。

中材节能

公司是余热发电行业的龙头企业,主要经营水泥、建材行业的余热发电工程设计、建造、运营和设备的销售,在海内外拓展良好。公司近年来积极布局外延式发展,开始涉足生物质运用,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

华光股份

公司是高效锅炉行业的龙头企业。公司形成了350MW以下的节能高效燃煤电站锅炉、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余热锅炉、垃圾焚烧锅炉、生物质锅炉为主的产品系列,具备传统电站、新能源电站、烟气治理的设计、设备成套、工程总包能力。

原标题:国内碳交易市场计划2017年启动 7大试点先试水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碳交易查看更多>碳市场查看更多>碳排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