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综合市场正文

国内碳交易市场计划2017年启动 7大试点先试水

2015-09-30 10:31来源:上海证券报关键词:碳交易碳市场碳排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中国进入低碳新纪元 重点关注两主线

9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中美双方关于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对于资本市场,联合声明究竟将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

●声明承诺意味着中国未来五年,将跑步进入低碳新纪元,我们预计低碳经济将成为十三五规划的重点之一,是值得中期关注的布局方向

●针对节能减排和碳交易的供给方,以碳交易市场建设为核心的碳减排产业链可以分为技术市场、设备市场和金融市场。三大细分板块中,建议关注技术市场和设备市场

●在减排技术主线下,建议关注中电远达,相关公司还有凯美特气;在减排设备主线下,建议关注中材节能和华光股份

十三五期间 低碳经济主题值得中期关注

9月25日,习近平主席在美国白宫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中美双方关于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根据联合声明,在减排目标上中国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0%—65%的减排目标,与此同时,明确了计划于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我们预计中国节能减排步伐将显著加快,且关于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的相关文件也有望密集加速落地,碳排放值得作为中期主题持续关注,该主题在年内的重要催化剂也渐行渐近,第21届联合国[微博]气候变化大会将于今年11月30日至12月11日在法国巴黎勒布尔格博览中心召开。

2014年11月12日中美签署了一份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在该声明中,中国承诺计划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峰,并计划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但是短期量化目标并不多。

而根据2015年9月25日的联合声明,中国承诺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0%-65%,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中国将推动绿色电力调度,优先调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和高能效、低排放的化石能源发电资源。

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还明确提出了一些短期目标:计划于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将覆盖钢铁、电力、化工、建材、造纸和有色金属等重点工业行业。中国承诺将推动低碳建筑和低碳交通,到2020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达到50%,大中城市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到30%。中国将于2016年制定完成下一阶段载重汽车整车燃油效率标准,并于2019年实施,将继续支持并加快削减氢氟碳化物行动,包括到2020年有效控制三氟甲烷(HFC—23)排放。

我们认为这份声明承诺意味着中国未来五年,将跑步进入低碳新纪元,这也很可能是十三五规划的重点方向。除了年底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外,我们认为未来一个阶段,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启动准备工作有望加快落实,关于碳排放交易市场的核心及配套制度也有望加速落地,低碳经济主题有望持续迎来政策催化剂。

碳减排成全球共识

目前,对于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大量碳排放造成全球气候变暖这一结论,科学界已达成共识,而按照当前的碳排放量水平,将全球气温升高控制在2℃以内这一在哥本哈根协议中达成的共识将难以实现。此外,如果人类想要避免温度上升超过2℃,就必须将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数量控制在3.2万亿吨以内,据估算目前留给我们的额度只剩下1.2万亿吨,节能减排已是刻不容缓。

我国碳减排压力日益凸显

根据BP能源统计年鉴,2013年人类碳排放量达360亿吨,其中排名前五位的国家和地区分别为中国27.5%,美国16.9%,欧盟10.4%,印度5.9%,俄罗斯4.7%。单从这一年看,中国的碳排放总量超越了美欧总和。2013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97亿吨,连续十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在世界各国普遍减排的背景下,国内碳减排压力开始凸显。

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会议上,我国提出到2020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在2005年基础上下降40%-45%的温室气体控制目标,将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量下降17%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制定了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而后,一系列关于碳排放和碳交易的政策加速出台,利好频现。

2014年,《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发布。根据规划目标,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到15%左右,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分别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和13亿立方米。

原标题:国内碳交易市场计划2017年启动 7大试点先试水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碳交易查看更多>碳市场查看更多>碳排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