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测人物正文

揭开鼻尖上的秘密 环保“闻臭师”挑战检测仪器

2015-10-29 10:16来源:仪器信息网关键词:检测仪器恶臭检测机构嗅辨员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臭气很难仪器检测

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主要负责全市范围内大气、水、噪声、土壤、生态等环境要素的环境质量监测、各类污染源监督性监测以及突发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具备9大类共186项检测能力。虽然恶臭检测只是其中非常小的一部分,但也和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在这里,陈圆圆他们每年至少要测定上百个样品。

所谓恶臭,指的是一切刺激嗅觉器官,引起人们不愉快且损坏生活环境的气体物质。这样的气体未必全都有毒有害,但会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极大困扰。现在,监测中心每年会对全市范围内的垃圾填埋场、垃圾焚烧厂以及有恶臭污染物排放的企业进行监测。

恶臭闻多了,嗅辨员也渐渐有了经验,闻闻气体样本的味道就大概知道是来自哪里的气味了。“比如垃圾填埋场,就是家里垃圾、水果几天没有倒掉的那种酸味、馊味,木材厂有种木头的焦糊味。”陈维说。

在许多人看来,靠鼻子来检测污染物的排放太原始,也太不靠谱了,但事实上,在现阶段,鼻子的嗅辨结果更能直观的反映出恶臭污染的状况。

“现在一些企业安装了‘电子鼻’进行在线及预警监测,但总体而言机器还属于试验阶段,在国外也不是很普及。目前只有氨和硫化氢有专门的传感器,通过对‘电子鼻’进行‘特种训练’基本可以达到人的嗅觉水平,但现阶段的投入产出比并不高。而且,机器受环境因素影响太大了,温度湿度都会影响传感器的灵敏度的。”陈圆圆说,人的鼻子相当于一个广谱的传感器,尽管机器替代嗅辨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但鉴于目前的科技水平、成本等因素,机器还无法替代鼻子的作用。

根据《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恶臭污染物控制指标除了恶臭浓度外还有氨、硫化氢、甲硫醇、甲硫醚等8种化合物。这8种物质危害较大,可以通过高科技仪器测定给出污染物浓度,从而有效判断污染程度。

通常情况下,环保监测中心会在头一年就制定好下一年的环境监测计划,除了固定的嗅辨任务,有时也会根据群众举报临时安排检测。陈圆圆至今对几年前的一次突发任务记忆犹新。那是2006年,一次,有群众通过12369环保举报热线投诉北京的一家药厂偷排臭气。接到任务后,陈圆圆和同事们一起前往现场采样,但白天采到的样本丝毫没有问题。在得知工厂常常在夜间偷排后,晚上10点他们再次前去蹲守,终于在夜里1点等到了企业开始偷排气体。监测人员立即采样,连夜运回实验室,夜里3点开始召集嗅辨员对样品进行分析,第二天一早就将这家企业违规偷排的“证据”上报给了有关部门。

不过,近年来,这样的任务已经越来越少了。“监测计划是跟着需求来走的。这两年好像需求没有那么多了。而且区县监测站标准化达标建设,恶臭监测都是必备项目,也分担了一下我们的压力。”陈圆圆说,相比以前,现在有资格做恶臭监测的实验室多了,各区县站的环境监测站也都开始定期对各自辖区内的垃圾处理设施、工厂进行恶臭监测,分到他们这里的嗅辨任务少了许多。而且,随着北京治理大气污染的力度不断加大,“我们感觉超标的频次降低了”。

在她看来,嗅辨员这个工作并不神秘。因为只影响小范围内的人们,大家的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雾霾上。“PM2.5是眼睛看见的,我们(测恶臭)是闻出来的。”她笑着说。

原标题:揭开鼻尖上的秘密 环保“闻臭师”挑战检测仪器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检测仪器查看更多>恶臭检测机构查看更多>嗅辨员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