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固废处理危险废物评论正文

化企危废治理:困惑中艰难前行

2015-11-03 10:44来源:中国化工报作者:胡元珏关键词:危险废物危废处理危废资质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由于各地区鉴别流程和细则不够完善透明,给固废鉴别的实际操作带来了一定困难。完成一个鉴别流程少则半年,多则一年以上。部分守法的企业不会或不敢以利用方式去处理危险废物,致使一些有价值的危险废物得不到有效地资源化利用。”固废课题小组成员之一、朗盛化学(中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顾小慧表示。

在这次会议上,会场周边展出了许多危废处置方法的说明和法律法规政策,以及国外先进经验,吸引了参会人员观看。

寻找出路 他山之石值得借鉴

按照法律规定,企业应该把危废交给有资质的部门进行处理,一旦出现相关问题,生产企业无须承担相应责任。但由于危废处置行业能力不足,不少企业不得不将危废交给不正规的机构进行处理,一旦接收单位随意倾倒或违规处理,原有企业势必要承担巨大的风险。为此,不少化企负责人呼吁,对于一时确无危废处置能力的地区,建议当地行政管理部门先设法建立危废暂存地,对危废集中管理,缓解企业的压力。

通过对比中国以及欧盟地区,顾小慧建议,在燃眉之急得到缓解的基础上,政府部门可以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治理经验,不断完善国内法律法规。

以包装桶的回收利用为例,欧盟各国的化工包装桶的清洗管理和回收利用水平并不一致,其中以德国的“上下游联动”治理原则最具代表性。据了解,目前德国政府的规定是:桶的生产者要参与回收清洁;桶的使用者即原料生产厂要向下游客户提供桶的清洗券,以及相关的清洗方法;下游客户需要将使用后的桶送到指定清洗点清洗回收。

在采访中,不少企业还希望协会、行业主管部门能够提供一些支持,把企业在危废处置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反映给相关部门。

对此,周献慧表示,以草甘膦行业为例,不少企业对母液处理后副产工业盐、焦磷酸钠、磷酸二氢钠等一系列副产品,但由于其产品特点,有些在一定程度上还有被定性为危险废物的可能。目前,协会已经启动了草甘膦母液综合利用产品系列标准制定工作,通过标准规范产品质量,为副产品有效进入市场打好基础。下一步,化工环保协会将围绕危险废物处置、副产盐利用等环保难题,有针对性地评选与发布一批成熟、先进、适用的环保技术,为行业危废治理提供技术保障。此外,作为专业组织,环保协会还将继续发挥化企与政府的纽带作用,及时将企业的诉求反映给有关政府部门。

相关评论

摸清家底,协力克难

环保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固废所所长孙绍锋:新《环保法》实施后,随着政府部门对危险废物的环境监管日趋严格,危废行业处理处置能力不足的问题凸显。目前,国内部分地区的市、县尚未设立专门的固体废物管理机构,危废管理工作由监察、污染防治机构人员兼职管理,各机构在管理职能上界定不清,工作程序较为混乱。此外,由于我国尚未建立危废特性试验与监测分析的技术体系,导致不同地区监测机构的鉴别结果没有统一的参考标准,鉴别结果的规范性有待加强。

针对上述情况,建议有关部门在全面摸清行业家底的基础上,对现有法规体系中的不当之处予以修订,积极发挥企业危废治理的主体作用,特别是对于一些尚未建立或尚不具备建立危废集中处理设施的地区,可以鼓励危险废物产生量较大的钢铁、石化等企业自建处理设施。

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固废与重金属管理处副处长戴萌:从环保部《中国环境统计公报》每年披露的信息看,1998~2013年,我国危废产生量从943万吨增加到3157万吨,其中产生量较大的行业为造纸和纸制品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业这四个行业。从危废类别看,产生量较多的危废种类为石棉废物、废酸、有色金属冶炼废物、无机氰化物废物、废矿物油等。

对于不少企业反映的治理难问题,广东省环保厅在今年上半年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引导行业健康发展。第一,通过对检验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加强危废鉴别工作,避免将不属于危废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作为危废处理。第二,对辖区内已完成危废处置设备建设的企业,省环保厅将加快验收并核发经营许可证。第三,现有危废经营单位在原址采取设备更新、技术改造等措施后,设施实际处理处置能力大于许可证核定能力的,省环保厅将指导企业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并按规定报批,合理确定企业的危废经营规模。

上海化工区管委会环境保护办公室主任朱斌:上海化工区以石油、天然气化工为重点,发展合成新材料、精细化工等深加工产品,园区内80%的项目具有上下游关系。由于园区内危废处置标准要求高,处置价格较高,而管委会又没有强制规定企业必须在园内处置危废,所以,最初园区内很多企业把废物送到外面处置。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园区管委会积极与产废企业进行协商,在告知企业外运危废所面临风险的同时,园区引进了几家有特色的危废处置企业,并与产废企业配合,进行循环利用。随后,不少企业同意将危废在园区内处置。园区管委会还在企业入园的环评前,与企业签订协议,要求其将产生的危废在园内处置。企业如果选择不在园区内处置,则需要提交一套处置方案,环保部门在环评时将组织专家评审并实地考察处置现场,这也为企业留有了一定的选择余地。

延伸阅读:

浙江省获得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企业名单一览

原标题:化企危废治理:困惑中艰难前行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危险废物查看更多>危废处理查看更多>危废资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