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综合人物正文

“一带一路”与绿色转型:推动绿色发展 实现绿色增长

2015-11-12 10:55来源:中国环境报作者:郭薇 刘晓星关键词:污染物排放生态修复一带一路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绿色转型中发挥知识和技术的作用

国合会委员、德国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 梅森纳

绿色转型需要什么样的知识?我认为,在绿色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要注重知识体系和研究体系的转型和变化。一是推进技术、社会和体制的创新。社会的方方面面都需要转型,这也是目前很多研究机构在做的工作。二是对整个社会体系转型的研究。我们要将经济和社会体系与地球生态体系联系起来,研究这种社会大变革。三是跨学科的合作与研究。这对于知识创新来说非常重要,经济和社会之间的结合是非常紧密的,应该促进不同体系、不同机构之间的合作。

在我看来,知识和技术在社会转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绿色转型中更应该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转型的另一个重要驱动力就是危机,我们的地球体系正处于转折点,如何通过知识、技术的转型,停止对生态体系造成更严重的破坏,也是一个新的挑战。

我最后想强调的是国际合作与共同创新。这也是国合会的重要作用之一。国合会今后需要继续加强国际合作,只有形成全球性跨学科的国际合作,才能使国合会在全球范围内的联系与影响更加广泛。

加强智库合作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夏光

中国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中国响应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求,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目标,即制定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具体的实施方案,以及在 “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建议中提出了生态文明的各种发展指标。

生态文明建设在落实过程中,除了完成提出的既定目标,还要贯彻一个重要的思想,即生态文明建设并不是独立于经济发展之外的,它就是经济发展本身,所以生态文明建设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化升级版。中国的生态文明强调“五位一体”,国际上强调“三大支柱”建设。

而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比制定目标体系困难得多、复杂得多。所以我们就需要智库工作来给予支持。智库主要可以在3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对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路径进行清晰的设计;二是交流各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三是对各地不同的可持续发展进程建立评估体系。这就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智库合作的主要方向。

最后我们提出一些期待。一是评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程度;二是从中国的角度出发提出需求,如何从发达国家的历史教训中总结对中国有用的教训;三是通过向各国学习借鉴来完善中国的环境治理体系。

降低投资风险 促进绿色增长

全球绿色增长研究所总干事 伊沃-德波尔

全球绿色增长研究所2012年成立,现在有24个成员国,包括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我们的工作就是用一种对环境负面影响小、对低收入人群有帮助的方式来促进经济发展。

我们研究目前全球的生态发展趋势对国家的影响,例如,宏观的经济评估和影响、政府机构的应对政策,以及不同经济发展阶段所面临的投资需求。

我认为,全球范围内,目前资金并不是最主要的问题,主要的问题在于资金没有用于绿色环保方面的发展。我们研究的就是怎样降低在绿色增长方面投资的风险。

我们也非常关注国家绿色金融体系的建立,我们更希望能够研究一些方法来帮助中国获得国际气候变化方面的资金,并通过试点项目进行测试。此外,我们也在通过亚投行等新兴机构开展一些工作,来促进中国绿色增长进程。

加强智库合作 资政启民并重

国合会委员、清华大学低碳经济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原常务副校长 何建坤

智库和一般的科学研究单位有明显差别。智库以解决问题为导向,除了政府机构支持的智库之外,我觉得建立一些民间的、独立的智库可能有更重要的意义。它可以从一个局外人的视角来看待我们所面临的问题,以便提出正确决策,以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多方面的知识来看待这些问题。

我认为,国合会应该成为一个连接国内和国外智库的平台,以发挥智库之间交流和合作的作用。如何以全球的视角来研究中国问题,以及研究中国如何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需要中国智库和国外的智库互相结合,互相促进。

在我看来,智库还应资政启民。国合会除了重视向中央提出政策建议以外,还应该重视扩大研究成果的社会影响,让更多的人理解和同意新的理念和新的思想,形成共识。

发言稿件由本报记者郭薇、刘晓星、童克难、邢飞龙、吕望舒整理,标题为编者所加。

延伸阅读: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15年年会发言摘登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年会发言摘登(二)

原标题:推动绿色发展 实现绿色增长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污染物排放查看更多>生态修复查看更多>一带一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