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近几年伴随着“雾霾”“PM2.5”等网络热词的流行,环境城市病特别是空气质量越来越被广大百姓所关注,大家都迫切的想拥有更清洁和健康的生活环境。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保护环境已成为全民的共识。国家主席习近平9月25日在华盛顿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会谈,双方共同发表了《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这是继2014年11月12日中美发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后,时隔317天中美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达成的又一项历史性成果。向国际社会传递了中美两国凝聚最大共识,主动担责,携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积极信号,一扫之前在全球气候治理领域笼罩的阴霾,照亮了全球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什么是碳排放?
根据国家环保局的公布的标准定义,碳排放是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总称或简称。温室气体中最主要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因此用碳(Carbon)一词作为代表。虽然并不准确,但作为让民众最快了解的方法就是简单地将“碳排放”理解为“二氧化碳排放”。多数科学家和政府承认温室气体已经并将继续为地球和人类带来灾难,所以“(控制)碳排放”、“碳中和”这样的术语就成为容易被大多数人所理解、接受、并采取行动的惯用词语。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可是说,碳排放从宏观上代表了人类活动和工业文明对空气质量和城市环境的影响程度。
解决环境城市病,中国一直在努力
自1995年德国柏林召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次缔约方大会以来,缔约方大会已召开整整20次。但历年气候大会基本都在争吵不休中落幕,各国都不愿意在事关经济发展问题上进行妥协,共识难以形成,成果无法落实,气候谈判进程严重滞后于全球气候变化速度。气候谈判充满了政治色彩,逐渐成为各国在气候大会上进行博弈的政治筹码。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2009年举办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提出的到2020 年单位GDP的CO2排放比2005 年减少40%-45% 的自主减排目标。其中单位GDP 的CO2强度的计算方法是当年能源消费的CO2排放量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反应了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所需要的CO2排放量。从历史数据上看,1990 年到2011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CO2强度下降了54%,但是由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倍,CO2排放总量也增长3.7 倍,快速的经济增长抵销了节能减排的效果,使CO2排放仍呈上升趋势。中国能提出这样艰巨的减排目标,足以显示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所作出的努力和对环境治理的决心。
从客观上来说,中美两国分别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经济总量稳居全球前两名,碳排放量占全球的40%以上,也分别占据世界第一和第二。如果中美两个大国都没有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其他国家也很难有动力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气候变化。这次能够在环境问题上达成一致,本身便具有极其重要的示范性意义,进一步展现了两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态度和决心,为年底在巴黎气候峰会达成一个宏伟的气候协议奠定了基石。
俗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直以来,部分发达国家试图淡化历史责任,并在国际气候谈判中加入所有国家共同承担相同减排责任的内容。这次中国和美国达成的共识,继续肯定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原则,考虑到不同国情,进一步应以恰当方式在协议相关要素中体现有区别。充分体现了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历史责任、路径依赖、发展阶段和能力水平方面差异的客观理解和尊重,也进一步确立了未来国际气候谈判中的基本原则。
在推动国内应对气候行动的政策措施方面,中美两国倾向于借助市场化的手段,推动向绿色低碳、气候适应型和可持续发展转型。根据国家发改委2015年9月份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相继启动的7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试点省市累计成交量约4200万吨,成交金额达12.4亿元。中国也承诺将推动绿色电力调度,优先调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和高能效、低排放的化石能源发电资源。中国还计划于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覆盖钢铁、电力、化工、建材、造纸和有色金属等重点工业行业;针对我国实现碳排放峰值挑战最大的建筑、交通领域,设定了低碳发展的明确目标和拟采取的积极措施。除此之外,相较于国家层面而言,由于中国和美国省、州、市、郡之间的交往较少受到政治因素的干扰,因此双方也鼓励省、州、市、郡之间在应对气候变化,落实国家行动中的协调和合作。
低碳城市的一员,杭州早就在行动
时任杭州市委书记的王国平早在2009年的低碳城市建设工作专题会议上强调,应对全球气候暖化,杭州正在行动,杭州必须行动。要加快制定实施“低碳新政”,建设低碳经济、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生活、低碳环境、低碳社会“六位一体”的“低碳城市”,确保杭州在低碳城市建设上走在全国前列,为应对全球气候暖化这一21世纪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环境与发展挑战作出应有贡献。王国平指出,气候暖化已成为新世纪人类面临的现实威胁。这种威胁比国际金融危机甚至国际经济危机更具持久性和根本性。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世界各国更加关注全球气候暖化带来的挑战。全球气候暖化已成为21世纪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环境与发展挑战。
联合国国际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综合评估报告认为,源于化石燃料使用的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以气候变暖为特征的气候变化不仅改变着自然系统的正常运行,而且还将撼动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气候变化还会带来更多的直接经济损失,破坏上千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所积累的文明成果。近半个世纪以来,强降水、热浪、异常雨雪冰冻天气、洪涝灾害等极端天气频率更高、强度更大、危害程度更深。杭州也不例外。中国包括杭州也正面临着气候暖化的巨大威胁。全球气候变暖也可能给中国包括杭州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部门带来难以承受的、不可逆转的、持久的严重影响,特别是农业、水资源以及能源等方面。研究表明,如果全球气温升高2℃-3℃,中国2050年粮食总产量将下降1/5左右,北方地区部分河流平均径流量减少2%-10%,而最近长江流域水位之低就创下了历史纪录。中国经济相对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包括杭州等省市都处于沿海地区,如果任由气候变暖局面延续,这些地区经济增长就会出现减缓甚至衰退,不仅既有发展成果将受到严重威胁,而且还将带来新的居住、就业甚至社会稳定问题。这些都警示我们,气候暖化正在威胁人类数千年来创造的文明成果。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3月12日,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近日印发《宜昌市林业碳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这是湖北省首个市级林业碳票管理办法。《办法》共33条,对宜昌林业碳票申请、签发、交易、应用、融资、监督管理等内容进行了全面规范,明确了工作流程和相关部门职责。在全市行政区域内,
随着操作员按下启动键,亚洲首艘圆筒型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海葵一号”搭载的双燃料发电机组成功并网运行,这是我国首个深水油田二次开发项目在能源综合利用领域取得的又一创新性成果。双燃料发电机组顾名思义就是既可以烧油又可以烧气,既拥有柴油机组卓越可靠的性能,又具备天然气机组经济环
4月2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健全促进绿色低碳转型的能源价格政策。建立健全天然气发电、储能等调节性资源价格机制,更好发挥对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支撑作用。完善新能源就近交易价格政策,优化增量配电网价格机制。综合考虑能耗、环保水平等因素,完善工业重点领域阶梯电价
3月28日,2025中国企业碳中和峰会暨第四届碳中和行动联盟成员大会在杭州召开。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与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中国能源研究会三方共建的碳管理体系(电力行业)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服务中心)在大会上正式成立。据了解,服务中心由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授权成立、中国能源研究会统筹指导、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3月31日,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七部门发布印发关于推动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文件明确,鼓励制造业企业开展节能降碳技术改造,组织实施年节能量达500吨标准煤的节能改造项目,省级工业节能降碳和循环经济专项资金对投用(投产)的项目,按项目年节能量最高给予每吨标
当前,面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日益增强,以及各国政府对低碳经济的承诺,电力市场与电碳协同的议题变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深入理解电力市场机制如何通过与碳排放权交易的有效结合,以实现电力系统经济性与环保目标的双重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电力市场与电碳协同的理论基础,构建电力系统
国际能源署(IEA)发布分析报告《2005全球能源评论》,主要内容如下:#x2022;nbsp;全球能源需求在2024年增长了2.2%,增速快于过去十年的平均水平。所有燃料和技术的需求在2024年均有所增长。增长主要由电力行业引领,电力需求激增了4.3%,远高于全球GDP3.2%的增长速度,这一增长主要受到创纪录的高温天
导语2024年以来,从国家发布水泥和铝冶炼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指南的征求意见稿,明确外购非化石能源电力可以核减碳排放,到发布发电行业配额分配方案和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工作方案的征求意见稿,明确不再将电力间接排放纳入全国碳市场管控范围,行业上对电碳市场协同的预期变化可谓是“过山车式
记者31日从中国市场监管部门获悉,4月1日起,18项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国家标准将正式实施。这批标准涵盖多个国民经济重要产业,包括铸造、有色、化工、建材、矿山、机械、交通、农业、电工电子、食品、废弃处置等。此批国家标准重点针对以往企业碳排放核算“边界不清、难以互认”的问题,对“算什么、
3月23日,由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研发设计并制造的中煤榆林煤炭深加工基地项目——全球首台3000吨/天水煤浆气化废锅设备顺利发运,标志着我国在大型煤气化装备领域实现重大技术突破。据了解,中煤榆林煤炭深加工基地项目不仅被生态环境部列为煤化工行业碳评价试点示范项目,同时也是化工领域半废锅流程煤
在全球绿色转型浪潮中,碳排放成为国际贸易的关键考量因素,碳壁垒逐渐兴起。在此背景下,绿电直供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电力供应方式,进入人们的视野,引发广泛关注与探讨。绿电直供,简单来说,是指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直接向终端用户供电的模式。其核心在于电力的绿色属性,通过建设专用线路或借助智能
记者31日从中国市场监管部门获悉,4月1日起,18项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国家标准将正式实施。这批标准涵盖多个国民经济重要产业,包括铸造、有色、化工、建材、矿山、机械、交通、农业、电工电子、食品、废弃处置等。此批国家标准重点针对以往企业碳排放核算“边界不清、难以互认”的问题,对“算什么、
日前,生态环境部发布《温室气体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通用硅酸盐水泥(征求意见稿)》。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指导和规范硅酸盐水泥产品碳足迹量化工作,推动硅酸盐水泥产品碳减排,制定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硅酸盐水泥产品碳足迹量化的方法和要求。详情如下:
日前,生态环境部发布《温室气体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平板玻璃(征求意见稿)》。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指导和规范平板玻璃产品碳足迹量化工作,推动平板玻璃产品碳减排,制定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平板玻璃产品碳足迹量化的方法和要求。详情如下:
3月25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发布2024年度重庆碳市场温室气体重点排放单位名单,共299家。详情如下: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公布2024年度重庆碳市场温室气体重点排放单位名单的通知各有关单位:根据《重庆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渝府发〔2023〕6号)、《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关于调整重庆碳市场纳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18日,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开展第二批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审定与减排量核查机构资质审批的公告。国家认监委关于开展第二批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审定与减排量核查机构资质审批的公告为进一步推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3月1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上海市碳排放管理办法》,该办法已经于2025年2月10日市政府第80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5年4月1日起施行。全文如下:上海市碳排放管理办法(2025年2月21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20号公布自2025年4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
近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以下简称“自愿碳市场”)首批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完成登记。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江苏东台H2四期300MW海上风电项目是首批完成核证自愿减排量的项目之一,获得减排总量85.7万吨。3月7日,国家能源集团在开市第一时间争得开市首日第一单,确保了3万吨CCER的顺利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贵州省生态环境厅政民互动常见问题中,就“已发布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技术规范有哪些?”问题,回答如下:截至2025年3月10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印发了《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发电设施》《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发电设施》《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水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2月21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企业温室气体信息自愿披露的意见。文件明确,建设企业温室气体信息披露的配套技术规范体系,完善国家统一的可持续披露准则体系,制定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第一号——气候,制定企业温室气体信息自愿披露指引,指导企业开展温室气体信息披露。制
北极星能碳圈获悉,3月6日,新CCER项目终于迎来首次签发。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及信息平台显示,9个项目申请状态已变更为登记,如下图所示:其中,三峡新能源江苏如东H6(400MW)海上风电场项目成为是首个签发的CCER项目,9个CCER项目信息及登记减排量信息如下(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
3月6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以下简称“自愿碳市场”)首批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完成登记。这是我国自愿碳市场建设取得的重要实质进展,对推动和激励我国更广泛的行业企业参与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自愿碳市场是我国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政策工具。符合条件的温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