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综合评论正文

问诊城市病:从习主席访美成果说清楚碳排放这件事

2015-11-23 15:48来源:中国城市网作者:张朵关键词:碳排放温室气体低碳新政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近几年伴随着“雾霾”“PM2.5”等网络热词的流行,环境城市病特别是空气质量越来越被广大百姓所关注,大家都迫切的想拥有更清洁和健康的生活环境。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保护环境已成为全民的共识。国家主席习近平9月25日在华盛顿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会谈,双方共同发表了《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这是继2014年11月12日中美发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后,时隔317天中美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达成的又一项历史性成果。向国际社会传递了中美两国凝聚最大共识,主动担责,携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积极信号,一扫之前在全球气候治理领域笼罩的阴霾,照亮了全球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什么是碳排放?

根据国家环保局的公布的标准定义,碳排放是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总称或简称。温室气体中最主要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因此用碳(Carbon)一词作为代表。虽然并不准确,但作为让民众最快了解的方法就是简单地将“碳排放”理解为“二氧化碳排放”。多数科学家和政府承认温室气体已经并将继续为地球和人类带来灾难,所以“(控制)碳排放”、“碳中和”这样的术语就成为容易被大多数人所理解、接受、并采取行动的惯用词语。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可是说,碳排放从宏观上代表了人类活动和工业文明对空气质量和城市环境的影响程度。

解决环境城市病,中国一直在努力

自1995年德国柏林召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次缔约方大会以来,缔约方大会已召开整整20次。但历年气候大会基本都在争吵不休中落幕,各国都不愿意在事关经济发展问题上进行妥协,共识难以形成,成果无法落实,气候谈判进程严重滞后于全球气候变化速度。气候谈判充满了政治色彩,逐渐成为各国在气候大会上进行博弈的政治筹码。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2009年举办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提出的到2020 年单位GDP的CO2排放比2005 年减少40%-45% 的自主减排目标。其中单位GDP 的CO2强度的计算方法是当年能源消费的CO2排放量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反应了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所需要的CO2排放量。从历史数据上看,1990 年到2011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CO2强度下降了54%,但是由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倍,CO2排放总量也增长3.7 倍,快速的经济增长抵销了节能减排的效果,使CO2排放仍呈上升趋势。中国能提出这样艰巨的减排目标,足以显示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所作出的努力和对环境治理的决心。

从客观上来说,中美两国分别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经济总量稳居全球前两名,碳排放量占全球的40%以上,也分别占据世界第一和第二。如果中美两个大国都没有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其他国家也很难有动力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气候变化。这次能够在环境问题上达成一致,本身便具有极其重要的示范性意义,进一步展现了两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态度和决心,为年底在巴黎气候峰会达成一个宏伟的气候协议奠定了基石。

俗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直以来,部分发达国家试图淡化历史责任,并在国际气候谈判中加入所有国家共同承担相同减排责任的内容。这次中国和美国达成的共识,继续肯定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原则,考虑到不同国情,进一步应以恰当方式在协议相关要素中体现有区别。充分体现了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历史责任、路径依赖、发展阶段和能力水平方面差异的客观理解和尊重,也进一步确立了未来国际气候谈判中的基本原则。

在推动国内应对气候行动的政策措施方面,中美两国倾向于借助市场化的手段,推动向绿色低碳、气候适应型和可持续发展转型。根据国家发改委2015年9月份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相继启动的7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试点省市累计成交量约4200万吨,成交金额达12.4亿元。中国也承诺将推动绿色电力调度,优先调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和高能效、低排放的化石能源发电资源。中国还计划于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覆盖钢铁、电力、化工、建材、造纸和有色金属等重点工业行业;针对我国实现碳排放峰值挑战最大的建筑、交通领域,设定了低碳发展的明确目标和拟采取的积极措施。除此之外,相较于国家层面而言,由于中国和美国省、州、市、郡之间的交往较少受到政治因素的干扰,因此双方也鼓励省、州、市、郡之间在应对气候变化,落实国家行动中的协调和合作。

低碳城市的一员,杭州早就在行动

时任杭州市委书记的王国平早在2009年的低碳城市建设工作专题会议上强调,应对全球气候暖化,杭州正在行动,杭州必须行动。要加快制定实施“低碳新政”,建设低碳经济、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生活、低碳环境、低碳社会“六位一体”的“低碳城市”,确保杭州在低碳城市建设上走在全国前列,为应对全球气候暖化这一21世纪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环境与发展挑战作出应有贡献。王国平指出,气候暖化已成为新世纪人类面临的现实威胁。这种威胁比国际金融危机甚至国际经济危机更具持久性和根本性。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世界各国更加关注全球气候暖化带来的挑战。全球气候暖化已成为21世纪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环境与发展挑战。

联合国国际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综合评估报告认为,源于化石燃料使用的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以气候变暖为特征的气候变化不仅改变着自然系统的正常运行,而且还将撼动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气候变化还会带来更多的直接经济损失,破坏上千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所积累的文明成果。近半个世纪以来,强降水、热浪、异常雨雪冰冻天气、洪涝灾害等极端天气频率更高、强度更大、危害程度更深。杭州也不例外。中国包括杭州也正面临着气候暖化的巨大威胁。全球气候变暖也可能给中国包括杭州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部门带来难以承受的、不可逆转的、持久的严重影响,特别是农业、水资源以及能源等方面。研究表明,如果全球气温升高2℃-3℃,中国2050年粮食总产量将下降1/5左右,北方地区部分河流平均径流量减少2%-10%,而最近长江流域水位之低就创下了历史纪录。中国经济相对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包括杭州等省市都处于沿海地区,如果任由气候变暖局面延续,这些地区经济增长就会出现减缓甚至衰退,不仅既有发展成果将受到严重威胁,而且还将带来新的居住、就业甚至社会稳定问题。这些都警示我们,气候暖化正在威胁人类数千年来创造的文明成果。

原标题:携手应对环境变化:从习主席访美成果说清楚碳排放这件事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碳排放查看更多>温室气体查看更多>低碳新政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