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工业废水技术正文

【收藏】污水处理厂运营现场技术总结(第二篇)

2015-11-30 10:09来源:环保之家关键词:污水处理厂水泵污泥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32、各类沉砂池正常运行参数

各类沉砂池正常运行参数

序号

池型

停留时间(s)

流速(m/s)

曝气量(m3气/m3水)

1

平流沉砂池

30~60

0.15~0.30

~~

2

竖流沉砂池

30~60

0.05~0.10

~~

3

漩流沉砂池

30~60

0.30~0.40

~~

4

曝气沉砂池

120~240

0.25~0.30

0.2

砂粒中的有机物的含量宜小于10%。

33、生物处理单元(以氧化沟为例)操作规程

因停电或设备检修等原因短时间停止运行,活性污泥仍具有活性的情况重新启动应按下列步骤操作。启动前检查内容包括:垃圾清理:清理氧化沟中的浮渣杂物。清理走道上的垃圾杂物。曝气系统检查:若采用鼓风曝气系统检查:(鼓风机检查按4.9中规定执行)。曝气头无堵塞。空气管线无漏气。空气管线上阀门启闭状态。

若采用转刷和表曝机曝气系统检查内容如下:转刷和表曝机检查:减速机润滑油油量、轴承润滑情况、设备紧固情况、电机及减速箱周围杂物清理情况、碟片、转刷、叶片紧固情况及其完整性。

水下推流器检查:安置方向与设备紧固情况完好并具备运行条件

出口堰门检查:堰口调节装置无锈死,密闭性满足要求,出口堰门高度符合要求。

管道系统、闸门和阀门检查:外露管道无渗漏,支撑稳固、油漆和防腐良好;闸门启闭灵活启闭状态符合设计要求。

34、生物处理单元(以氧化沟为例)巡检

氧化沟系统日常巡检包括以下内容:

氧化沟表面浮渣和泡沫的清除、按散发的气味判断运行是否正常、溶解氧浓度现场检测与在线仪表数据的复核、pH现场检测与在线仪表数据的复核、混合液的颜色、厌氧池混合液泥水分离情况的清澈性。电机及变速器运行情况(噪音、振动、电流和电压等)、机械设备润滑油油位、转蝶、转刷噪音和振动、转蝶和转刷轴承润滑、污泥沉降比(每班一次)、出水堰口调整、水下推流器运行状况及水流流速情况。

巡检过程中应重点观察混合液的颜色、氧化沟现场气味、厌氧池中泥水分离的清澈性,发现异常应即时通知中心控制室进行调整。

泥水混合物颜色:运行状况良好的氧化沟系统中混合液颜色为黑褐到深黑褐色,若污泥浓度减小,泥水混合物的颜色则由深黑褐色变为浅黑褐色。若充氧量不够,泥水混合物将变为黑色。

气味:正常运行的氧化沟系统气味应有较轻微的霉烂味。若系统运行不正常则可能导致产生有刺激性气味气体。当出现臭鸡蛋味气体时,系统有可能正在发生厌氧反应。应采取的措施提高充氧量。

缺氧段混合液上层清澈性:在正常运行的氧化沟系统中,氧化沟缺氧段泥水混合物上层可以观察到1~2厘米深得清澈层。清澈水层的具体深度取决于氧化沟的流速和活性污泥的可沉淀性。

氧化沟表面泡沫:氧化沟表面有白色泡沫的产生,通常情况下是由于污泥浓度不够引起的。在系统启动的过程中氧化沟表面产生白色泡沫的情况比较普遍,随着污泥浓度的增加出现泡沫的现象可以逐步消失。

氧化沟系统的巡检线路应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巡检频率应每2小时进行一次,在交接班时应由交班人员和接班人员对系统进行一次巡视和检查,巡检频率宜可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5、二沉池操作规程

二沉池启动分为空池启动和满池启动,下列启动操作步骤均为空池启动,若为满池启动,其水下检查部分可以省略。

在启动检修后重新投入运行的二沉池系统前,应进行启动前检查:控制闸门启闭性能良好、池内无砂或其它残渣、机械设备润滑和油位合适、动力、开关柜、控制系统、齿轮、传动齿轮、行走轮子、超载保护装置和轮道具备运行条件、桥架刮泥机运行数圈以检查刮泥机上的橡胶刷的位置是否合适,若位置太高或太低应及时调整。同时机械的运行应稳定匀速旋转且无颠簸或上下跳跃的现象发生,渣斗能收集浮渣。若刮泥机系统装配有超载报警装置时,应测试机械设备在超载的情况下是否会自动报警和停机。水面以下设备的紧固与防腐、配水池和回流污泥管线无残渣或堵塞情况、沉淀池结构防腐良好、无开裂和其它潜在故障、集水堰板水平、无缺陷。

启动进水闸门进水到沉淀池中,进水时操作人员应使各池均匀进水。当沉淀池进水2小时时,启动刮泥机。

在启动操作阶段应测定刮泥机完成一个工作周期的各种运行参数,并与设计值和设备验收记录对照,判断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在启动运行后要增加巡检频率,第一次间隔30分钟,第二次间隔45分钟,如果没有问题出现,系统即可转入正常巡检。

36、消毒确定加氧量

消毒可以杀死排放污水中的病菌,防止病疫传播与扩散,但加氯与有机物反应后,会生成致癌物质,因此既要消灭病菌,又要尽量减少加氯量,国标要求控制粪大肠菌群数(易测,又可反映病菌杀灭情况的一种间接指标),因此应通过实验来确定加氯指标,再按排水量计算加氯量,步骤为:

a、测定出水中的大肠菌群数

b、将该水样分为6个100ml的杯样

c、对每个杯样中加0.5、0.6、0.7、0.8、0.9、1.0mg氯,则每个杯样的加氯指标分别为5、6、7、8、9、10mg/L。

d、搅拌水样,模拟实际运行中,污水在接触池中停留时间。

e、达到停留时间后,分别测定大肠菌群数。

f、取大肠菌群数达标所需的最小投氯量。

g、按日平均进水量求加氯量

加氯量(Kg/h)=[Q平均(m3/h)*试验求得的加氯指标(mg/L)]/1000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污水处理厂查看更多>水泵查看更多>污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