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综合报道正文

【聚焦】煤化工 缺标准

2015-11-30 17:08来源:《中国煤化工》杂志关键词:煤化工煤制油煤化工行业标准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最近召开的2015中国国际煤化工发展论坛上,针对我国现代煤化工如何适应国内经济发展新常态、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时,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共提出了5条建议,加强煤化工标准化体系建设便包含其中。

关于推动煤化工行业标准体系建设的呼吁,这早已不是第一次。然而,与10多年来行业快速发展相比,它的标准建设显得且慢、且冷。

标准缺失已成为全行业烦心事

“目前,煤化工项目从设计及选材大都没有专用标准可依,超大规格管道、阀门、设备等标准规范缺失,至今还未得到改善。像我们一样的许多企业都只能参照其他标准,边摸索、边设计、边施工。这就使煤化工项目因设计、选材不合理造成的安全隐患比较隐蔽。而这些隐患在设备投用后,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无法预防,导致事故发生。”某煤化工企业的人员这样对记者抱怨。

“大的方面看,因煤制二甲醚、煤制油等煤制产品标准出台困难,导致产品得不到合理的定位,不被认可或者不能得到合理评价,无法发挥市场的作用;小的方面看,煤化工项目示范的经验无法得到总结,借用石化、化工标准体系出现的相对不合理方面不能得到纠正和借鉴,企业为之反复付出代价。”一位来自煤化工行业标准化从业人员说。

标准的缺失,已成为困扰众多煤化工企业的烦心事。

据全国煤化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煤制化学品分会(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9年批准建立,是以煤为原料生产各种化工产品(醇醚燃料除外)标准制定的归口单位)提供的资料显示,我国现行与煤化工有关的标准总数为57项。其中,国家标准52项,行业标准5项。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标准并非专门为煤化工而制定。

而煤化工需要什么样的标准呢?根据不同性质,煤化工标准可分为3方面:基础标准、产品标准、方法标准。从这3方面看,在用煤技术规范方面,一些重要的、导向性的、规范性的基础通用标准目前大量缺失。如:煤制化学品技术安全导则、产品分类及命名规范、清洁生产标准、节能减排等。而目前凑合用的产品标准同样缺失严重,只偏重于活性炭、煤制甲醇、甲醛、肥料等传统煤制化学品,严重影响了煤炭深加工产品的生产、流通和使用。煤化工方法标准应包括煤炭深加工产品分析中最基本的通用方法标准。然而目前,煤炭液化、煤制气、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低阶煤提质、煤制芳烃这些现代煤化工产品的测定方法系列标准绝大部分缺失。

全国煤化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煤制化学品分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缺乏统筹的规划,作为现代煤化工、传统煤化工发展的技术基础,也是其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桥梁的煤化工标准,架构涉及面较窄,数量少,布局不合理,发展不平衡,内容缺失严重。

当然,近年来,随着煤化工行业的不断发展,行业重视程度的不断增加,煤化工标准体系的设计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推进。比如,全国煤化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煤制化学品分会秘书处先后完成了4个国家标准和2个行业标准的申报工作。其中,《煤制合成天然气》国家标准已经进入组稿审查阶段。《甲醇制混合芳烃》和《煤基氢化油》行业标准计划已完成,工信部原材料司答辩,等待批复。与此同时,国家能源局批复设立的煤制燃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自成立以来,秘书处共立项标准46项,已报批标准7项,其中产品标准2项,方法标准2项,装备制造标准3项,等待批复中。

问题是,截至目前,真正落地实施的几乎没有。

“爱制定不制定”和“爱执行不执行”

导致煤化工标准缺失、推进缓慢的原因是什么?

“一个字——难!我在这个系统里工作好几年了,还没有真正弄明白。”一位煤化工行业标准化从业人员的回答倒出了其中的酸苦。

通过一系列采访,记者归纳出这样几个原因。

原因之一,也最为重要,就是分散化管理,导致各部门之间标准化领域难以界定,协调难度大,与其他专业存在标准制定交叉问题。

据了解,现行煤化工标准是由多个部门分散制定而成。这些部门包括全国化学标准化委员会、全国化肥标准化委员会、能源行业煤制燃料标准化委员会、全国煤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煤化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各委员会之间,标准化领域难以界定,难以协调。更难办的是,与其他专业存在交叉。例如,煤制化学品生产过程“三废”处理、节能、安全部分既属于煤制化学品技术范畴,也属于危险品管理范畴。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化工查看更多>煤制油查看更多>煤化工行业标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