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综合评论正文

资源枯竭型城市如何依托生态修复进行转型发展?

2015-12-18 09:07来源:中国绿色时报副刊关键词:生态修复生态环境云南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我们要引导村民以短养长,长短结合,最大限度地利用和发挥好耕地资源,让老百姓最大限度地获得直接利益;把核桃产业发展与乡土人才素质提高工程同步推进,使林业产业强起来,乡土人才科技队伍建起来,实现育树育人双丰收。”刘忠良说。

东川区红土地镇大粱子山

生态发展

以制度创新作牵引

一引其纲,万目皆张。生态修复是一个牵动全局的重要课题。东川林业人在纷繁复杂的局面下,抓住了重点:以科学发展观为纲。探索创新科学化的制度,提高效率,强化管理,全过程监督,突出一个“早”字——2016年的植树,2015年就进村规划。做到眼到心到,计划走在动作前。

付款方式创新。通过创新工程款项的付费方式,进一步调动造林者积极性和责任心。在付款方式上,实行“0433”模式,即实行四年付款方式,第一年不付款,次年4月对验收合格的部分按照合同支付40%款项,以后两年各支付30%,通过多措并举,确保造林取得成效,用结果倒逼过程,保证造一片,成活一片,保存一片。

检查验收方法创新。从2013年开始,东川林业局又创新了检查验收方法。当年造林,检查验收推到次年4月份。小小的“推后检查”实际上蕴含着十分朴素的林业常识——7月份种下树后,8月、9月雨季雨水多,10月份的时候树苗一般都会存活。但这并不能说明树苗真的就能有一个绿色的未来,还要接受接下来秋冬季干旱、来年高温的考验,到次年4月份再检查,如果树苗依旧活着,才算是真正“活了”。用这个严格机制,来监督企业,避免过去时常出现的只管种树,疏于管护的弊端。一年造林,四年管护和补植补造,专注植树造林的“成功率”,减少了资源浪费,更增强了植树造林者的工作责任感。

本着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科学发展原则,东川林业部门根据本地区特殊情况,将国家每亩300元的造林成本提高到每亩800元-1000元,最终提高了造林企业的积极性,并确保森林覆盖率的稳步提升。

东川,这个历史上为国家建设贡献了大量矿藏的地区,面临新时期国家生态发展的需求,积极转型,把石漠化治理与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致富有机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开展治理工作,探索出林业生态产业、立体农业、畜牧养殖业等多种产业发展模式。为了山更青、水更绿,东川,再雄起。

原标题:资源枯竭型城市如何依托生态修复进行转型发展?看东川给出的答案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生态修复查看更多>生态环境查看更多>云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