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综合报道正文

【滇池之殇】是谁在毁掉这颗“高原明珠”?

2015-12-18 13:23来源:蔚蓝地图关键词:生态环境环境治理云南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滇池地区跟其他地方一样,赶上了改革开放的春风~~工业飞速发展,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大量增加,工业废水总量、生活污水总量自然是升升升!而且,它们只有一个去处——滇池。

“入湖皆污”,滇池能够获得的清洁补给水也仅仅只有雨水。在默默吞咽了多年“泔水”以后,“明珠”蒙尘,水质在90年代直降为劣V类。

如果说先天不足使滇池维持优良水质略为不易,那后天“人祸”则是滇池水质急剧恶化的肇因。

接下来政府开始治理了,二十年来花了数百亿元,用了各种大招,比如限制上游磷矿开采、退田还湖、环湖截污……(此处省略一万字)

但是!结果如何?

至今也只是堪堪保住水质不致恶化,局部地区出现好转,要恢复到III类水质……着实任重道远。

小蓝就纳闷了,为什么花了那么多钱那么多时间治理一个滇池却没有显著成效呢?

种种污染现状在眼前

小蓝却找不到问题的答案……

既然前面说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污染了滇池,小蓝决定先了解一下工业污染源和污水处理厂现在是怎么向滇池排水的,于是开始了伟(苦)大(逼)的调查之路。

先来看工业污染源。2013年,滇池接纳工业废水806万吨,其中直接向滇池排放的工业废水653万吨,排入污水处理厂再进入滇池的工业废水153万吨。

上面的数字的来源于中国环境统计年报,只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进行统计,也就是说,实际排放量会比806万吨还要多。

问题来了:直接入湖的污水是谁排放的?他们在哪儿?按什么标准排放?每一家都达标排放吗?各自排放了多少污染物?有超标排放的企业吗?他们是谁?受到了什么处罚?怎么能保证今后不再超标排放?有什么减少排放的计划?

小蓝想到了云南省和昆明市各自有个企业自行监测数据发布平台,兴冲冲地去查了一番,却发现上面只有国家级废水重点监控企业,三家,其中两家不向入滇池河流排水,一家不外排废水。好吧,既然向滇池排废水的工厂不是国控企业,那就是非国控企业?他们究竟是谁?小蓝找啊查啊,可惜,没找到答案。

再看看污水处理厂。2013年,滇池接纳生活污水40094万吨,是工业废水的5倍,可见生活污水是滇池污染的主要源头。

作为滇池水质的最后一道防线,集中式污水处理厂的处理量和处理水平关系重大。截至2015年底,昆明市共建成十二家水质净化厂,其中八家,与同属滇池湖区的呈贡县、晋宁县、崇明县各一座污水处理厂,是2015年国家重点监控企业。

接下来,小蓝在云南省和昆明市国控污染源自行监测平台上查找它们的年度自行监测报告,发现仅仅只有5家公布了2014年污水总处理量(合计29539.95万吨),全部11家都没有公布所测污染物的年度排放量。

换一个角度,这40094万吨生活污水有多少是经过污水厂处理厂/水质净化厂处理的,多少是没有经过处理的?是什么原因没有经过处理?计划什么时候开始处理?

小蓝依然没有找到答案。

为什么小蓝要知道这些呢?因为减少排入滇池的污水,光把污水拦住改道下游河流是不够的,还要让污染源减少排放量。

对症下药

减排之前先GET到谁在排放污染!

让污染源减少排放量不是说说就行的,得知道每家排放多少,让排污大户把排放量降下来。让排污大户降低排放量,得通过行政的、市场的、法律的手段,鼓励激励以及强制他们做到。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想说:说不定政府部门掌握这些信息,只是没有公开罢了。

可是,滇池水质改善每个人都可以出力!对超标违法的,光靠政府捉耗子,忙不过来。而公众如果可以参与监督,众人拾柴火焰高,减排的力度也就增加了。

公众参与监督的前提是什么?如果把公众说成是“你”,你想参与监督一个企业的污染排放,你要先知道什么?当然是企业是谁、在哪里、排什么、排多少、排到哪里去呀!怎么知道?当然要信息公开呀!看到谁家排放的污染物、让你呼吸不顺畅了,水不干净了,你能没点想法么?

咳咳,言归正传。小蓝为了查个滇池废水源费的劲有多大成果有多小也被你们看出来了。在环境污染形势如此严峻的今天,对污染源应该普遍实行严格的监管,而不仅仅局限于国家级排污大户,中小型企业虽然单个排放量没那么大,但合起来数量也很惊人。他们“享受”的监管级别不像国控源那么高,信息公开又不充分的话,公众就更难监督。

因此,公布国家重点监控企业的环境数据已经远远不够了。如果公布所有污染源的数据尚有难度,至少应该先那些省控的市控的重点源的环境数据。

排污单位,特别是重点排污单位的环境信息公开,其实已经在《企业事业单位信息公开办法》中有明确规定。遗憾的是,这个《办法》实施已近一年,包括昆明在内的大部分城市至今不见公布重点排污单位名单,排污单位主动公开更无从谈起。

原标题:滇池之殇 | 一年600万吨,是谁在毁掉这颗“高原明珠”?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生态环境查看更多>环境治理查看更多>云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