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固废处理垃圾处理评论正文

畅想垃圾的未来

2016-01-02 08:35来源:《大西洋月刊》作者:阿拉纳·西缪尔斯关键词:垃圾处理固体垃圾垃圾填埋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随着城市发展和进步,人们制造出来的垃圾越来越多,城市垃圾填埋场早已无法容纳更多的垃圾,未来垃圾的去向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人们该如何与垃圾共处,甚至变废为宝呢?

2024年,当耗资200亿美元建造的哈德逊园区在曼哈顿远西区竣工,届时将有6座摩天大楼,5000间公寓,超过100家商铺和一家公立学校同时交付使用。而唯一缺少的便是市政垃圾车。

哈德逊园区项目的开发商之一——纽约地产公司“联合公司”,计划铺设气动输送管线将垃圾传送至分拣区,该系统的作用是降低最终送至填埋地的垃圾总量,同时也便于居民倾倒可回收物和混合垃圾——居民只需走出家门外,将废弃物投至指定的输送管道即可。用气动输送管取代垃圾车的另一个好处是,降低了噪音和环境污染,规划者还希望可以进一步减少蝇虫鼠害的滋生。

在气动输送系统的运用方面,纽约并非首次尝试,事实上,自1970年代开始,纽约罗斯福岛就运用该系统进行垃圾处理,但直到纽约城开始为堆积成山的垃圾而绞尽脑汁时,气动输送系统才揭开其神秘的面纱,逐渐为纽约人所了解。

美国人的月人均垃圾制造量为130磅,而《自然》期刊上的一篇文章指出:全球固体垃圾量将成3倍增长,到2100年以前,将增加到每天1100万吨。与此同时,更令人担忧的是,人类用于填埋垃圾的土地也即将消耗殆尽,这一问题在日本及欧洲尤为突出。《大西洋月刊》通过访问科学家、环保学家及公共卫生专家,了解了未来处理垃圾的一些方案,下面为您一一介绍。

“扔多少,花多少”,为扔垃圾买单

首先,为了降低垃圾排放量,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给垃圾定价:人们要为扔垃圾而掏腰包。所谓的“扔多少,花多少”城市垃圾治理方案——政府要求市民为扔垃圾付费的举措,事实上已经存在了数十载,只是在近些年变得更加普遍,为更多人所熟知。

该方案自推行以来亦卓有成效。马萨诸塞州的乌斯特市自1993年实行“扔多少,花多少”垃圾治理方案以来,城市垃圾废物量已经下降了53%,从年4.3万吨下降到了每年两万吨。“这一方案确实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及行为方式。”“零垃圾”公司总裁马克˙丹西如是说。

“零垃圾”公司是一家垃圾处理公司,美国许多城市都在运作相同的垃圾处理项目。“当人们意识到,丢垃圾也要花钱的时候,他们就会开始想办法减少垃圾的排放,”丹西说,“这也是我们的初衷所在。”

然而,这种垃圾治理方法也催生了一些不文明行为——有些居民为了少花钱或不花钱,索性往别人家的垃圾桶中倒垃圾。对此,美国一些州的市政府开始根据举报情况,派遣巡查官着手调查非法倾倒案件,巡查官们会在垃圾中寻找有关证据和信息,然后开具罚单。

不过,解决非法倾倒问题可以借助更先进的技术。垃圾治理研究基金会——环境研究与教育基金会主席布莱恩˙史大利介绍称,有关公司可以通过射频识别的技术在垃圾袋上进行标记——每袋垃圾所需成本只有约7美分——再通过垃圾车上的射频识别器对不同家庭的垃圾袋进行识别分辨,当发现某个垃圾袋不属于某个家庭时,识别器会发出提示,拒收该垃圾袋。

对于文明的垃圾倾倒行为,还会予以鼓励和奖赏。新泽西一家名叫“赛尼可”的垃圾回收公司在可回收垃圾箱上也安装了芯片,如果用户配合完成了垃圾的再回收利用,作为回报和鼓励,“赛尼可”公司会对该用户的垃圾回收服务给予一定的折扣。

统一回收机制,简化分类程序

总的来说,美国人在垃圾分类和再回收方面做得差强人意,粗略估计,美国垃圾填埋场中四分之三的垃圾是可以再分类回收利用的,但美国人没有做到。部分专家认为,人们可以直接将所有垃圾,譬如玻璃瓶、纸张和吃了一半的蛋糕等等,通通扔进一只垃圾桶,把复杂的分拣工作交给机器人来完成。

目前已有部分城市的政府机构不再要求居民将纸张与塑料废物分开处理,而将垃圾分类工作交给机器去完成。环境研究与教育基金会主席布莱恩˙史大利称,在不久的未来,在类似于面部识别软件技术的支持下,垃圾分拣机将能够自动识别和分拣出不同类别的垃圾,比如在花生酱三明治和花生酱罐子之间进行区分,将它们分别置于综合垃圾箱和可回收垃圾箱内。史大利说,这种回收机制,从本质上简化了垃圾处理过程,“人们不必再为该在哪只垃圾箱内扔哪种垃圾而进行选择。”

用垃圾盖摩天大楼

迄今为止,人们已经掌握了使废弃塑料瓶摇身变成再生纤维纺织品的技术,拥有了将塑料袋变身甲板材料的工艺,还获得了用屋顶建材铺设道路的方法。但这并非全部,事实上,我们还拥有更多新奇的方式,可以变废为宝。纽约设计公司Terreform ONE的创始人之一,米切尔˙约阿希姆提出将垃圾轧碎,铸模成俄罗斯方块式的建筑材料,用来填海建岛或建造摩天大楼。Terreform ONE公司目前已计划使用纽约人24小时内形成的垃圾,建造一座53层楼高的巨塔。

原标题:畅想垃圾的未来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垃圾处理查看更多>固体垃圾查看更多>垃圾填埋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