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流域治理评论正文

跨区域河流整治 应成立全流域治理基金

2016-01-27 09:20来源:晶报作者:陈雯丽关键词:水污染治理河流水污染治理黄西勤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建言

黄西勤建议,成立一个全流域综合治理基金,实施跨界水环境补偿。由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如广州、深圳提供启动资金,水环境提升要求相对较弱的地区,如东莞、惠州相应地提供配套资金。同时,理顺水利、环保、国土等部门,成立基金管理委员会,实施跨界水环境补偿。

“河流治理水平有高有低,方式也不一样,可以考虑把水务市场开放,将好的方法引到惠州或东莞,实现共同治理的标准。”黄西勤认为,参与全流域综合治理基金的地区,可以相互开放水务市场,统一水务基础设施标准,实现水务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服务一体化和管网的无缝连接。

在调研考察中,黄西勤还了解到,由于水务基础设施,尤其是污水处理基础设施,会对周围居民生活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制约其不动产价格的提升,导致在工程选址建设过程中面临严重的拆迁难题。对此,她建议,共建共用水务基础设施,克服“邻避效应”,通过第三方治理模式实现成本分担和成果共享。

3、加大投入治理城中村水务“死角”

问题:

黄西勤直言,深圳现有大大小小城中村2000多个,居住人口在700万以上,“脏乱差”的城中村也是水务基础设施匮乏,饮用水水质缺乏保障,生活污水集中、难以处理的“死角”。由于城中村缺乏雨污分流的管道式疏导设施,污水几乎直排进深圳湾。

“投入800亿,多是用于建设污水处理厂、进行河道整治的‘大工程’,有多少能够用到改善这数百万人生活居住环境、贴近民生的‘小细节’上?”

把脉:

黄西勤表示,城中村的问题摆在眼前,政府应直面困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改造城中村。

建言

黄西勤建议,增加城中村水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一方面通过“共同沟”等方式将水、电、天然气、网络等基础设施进行整合,提高城中村水电气网供给、服务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整体规划建设城中村雨水、污水处理“大通道”,克服依自然地势流漫形成的线源污染。同时,清理整顿妨害“共同沟”的违法建筑,克服违法建筑占用公共通道的难题。

黄西勤还建议,以城中村市场化的水服务、水治理为突破口,尽快研究推出具可操作性城市水务基础设施PPP项目,以政府补贴污水处理费用的方式保障资金项目收益,吸引社会资本更有效地参与进来。

声音

这一河段花了几百亿治理好了,但其实污染源在别处,仅仅在自己的地界内做水污染治理,治标不治本,过一段时间污水还是会来。

——黄西勤认为,治污要有跨界综合治理的视野

在深圳,我觉得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那就是城中村的水污染治理。深圳有那么多的城中村,涉及到多少来深打工创业、充满梦想的年轻人,深圳建设都是靠这么一批从城中村走出来的人啊!

——黄西勤透露,早在水污染调研的时候便已提出城中村治理水污染的问题

现在花的资金多,以后会越花越少,造福未来。要知道,治理好河道对深圳的发展是非常有好处的。

——黄西勤希望,整治河流污染并不仅仅是针对水质的治理,而应全面综合地考虑,实施系统治理

原标题:跨区域河流整治,应成立全流域治理基金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水污染治理查看更多>河流水污染治理查看更多>黄西勤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