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流域治理评论正文

跨区域河流整治 应成立全流域治理基金

2016-01-27 09:20来源:晶报作者:陈雯丽关键词:水污染治理河流水污染治理黄西勤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今年的广东省“两会”上,省政协委员、广东国众联资产评估土地房地产估价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西勤带来了《关于创新跨界河流水污染治理模式的建议》的提案,她希望,在新的形势下,综合考虑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对水环境改善的需求和意愿,以“流域统筹、系统治理”和跨界水环境补偿为指导思路,创新跨界河流水污染治理模式,还市民一条水清岸绿的河流。

“我在惠州长大,小时候,河水清澈得可以洗衣、游泳。但现在,大老远就能闻到臭味,不敢碰。”黄西勤说,龙岗河、坪山河流经惠州汇入淡水河,可是河水已被污染得很严重,若淡水河汇入东江,则又成为深圳的饮用水源。“不治理,受害的还是我们自己。”

2015年7月,黄西勤受邀参加市政协组织的水污染治理调研考察活动,对深圳湾、茅洲河的污水治理情况进行实地考察。她发现,尽管市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治理污水,但效果并不理想。问题出在哪里?

1、河流跨界,各市治污认识却不统一

问题:

在黄西勤看来,区域发展不平衡,对跨界河流水污染治理的认识和要求不统一是导致水污染治理仍存在突出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她解释说,广东省内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广州+深圳”、珠三角、粤东西北的雁阵型基本格局,处于不同发展水平和阶段的地区,对水环境污染治理的认识和要求各有不同:广深要求改善水环境,提升居民生活环境;珠三角其他地区要求协调污染治理与发展权利,并要求广深承担更大责任;粤东西北地区要求尊重其发展权利,并希望先进地区进行环境补偿。

此外,黄西勤认为,资金投入和技术水平差异大,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不统一,及缺乏有效协调机制,基础设施建设进展缓慢,均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污水治理的“绊脚石”。

把脉:

“目前,水污染治理依赖公共财政资金投入,但全省公共财力结构极不平衡。”黄西勤说,深圳、广州城市水务建设技术水平高、标准也高,但周边地区配套比较困难,同时,水务市场受地方政府制约壁垒森严,缺乏联动机制。

她说,以深圳、东莞、惠州为例,坪山河、龙岗河发源于深圳,汇入惠州淡水河,接着再汇入东江,最终在东莞入海,东江还通过东深供水工程为香港供水。2015年三市相继披露水污染治理行动计划,深圳计划投入约800亿,惠州计划投入154亿,东莞计划投入的资金也超百亿,但治水目标和标准有较大差异。

建言

黄西勤表示,深圳是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具有国际影响力,在水污染治理方面也应该走在全国前列,实施“走出去”战略,进行流域统筹,针对跨界河流综合治理,加强与东莞、惠州的协同合作。

2、成立跨城市综合治理基金

问题:

黄西勤了解到,深圳流域面积较大的5条河流——茅洲河、龙岗河、观澜河、深圳河、坪山河,其中有4条河流都属于跨区域河流,茅洲河、观澜河与东莞相接,龙岗河、坪山河与惠州相接。

她表示,水系流域是随着河水自然流动形成的,要真正实现治理目标,仅仅依靠深圳一市的努力并不够。

把脉:

“东莞、惠州的水资源相对丰富,但水务基础设施建设、水管理水平相对较差,建设水务基础设施的土地资源、综合成本相对较低。”黄西勤希望,在新的形势下,综合考虑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对水环境改善的需求和意愿,以“流域统筹、系统治理”和跨界水环境补偿为指导思路,创新跨界河流水污染治理模式。

原标题:跨区域河流整治,应成立全流域治理基金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水污染治理查看更多>河流水污染治理查看更多>黄西勤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