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2月2日将迎来第20个世界湿地日,其主题是“湿地关乎我们的未来:可持续的生计”,这不仅在强调湿地对人类未来的重要作用,更是强调湿地对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意义。
湿地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因库,同时发挥着调蓄洪水、保护海岸线和储存碳等多种功能。湿地还是人类重要的生计来源,全球约有10亿人享受着渔业、水稻种植、生态旅游等湿地功能。然而不幸的是,湿地功能和价值至今仍未得到广泛认识,被当作“荒地”占用或开垦的案例屡见不鲜。据《湿地公约》统计数据,1900年以来,全球超过64%的湿地已经消失。2014年公布的全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湿地总面积为5360.26万公顷,比第一次调查同口径减少了339.63万公顷(相当于两个北京市的面积),减少了8.82%。
然而,“保护”与“开发”总像一对“冤家”,湿地保护与开发也是如此。我国湿地曾经历了一系列“大开发”的过程,如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东北三江平原的“北大荒”开发、长江中下游的“蓄洪垦殖”和围海造田,这些开发活动旨在生产更多粮食和棉花,解决温饱问题。这些“大开发”具有特定的历史经济背景,其带来的影响无可厚非。1998年,长江流域和松花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使政府和学术界认识到湖泊湿地在洪水调蓄中的重要作用,于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实施“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等湖泊湿地恢复工程,在东北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的沼泽湿地开垦也被列为“非法”。
与湖泊湿地与沼泽湿地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滨海湿地的围垦和填海一直没有停止,且规模巨大。目前我国滨海湿地面积为579.59万公顷,占全国湿地总面积的10.85%。与第一次调查相比较,滨海湿地面积减少了136.12万公顷,超过天津市的面积,减少了22.91%,明显高于全国湿地减少的平均速度。
在过去半个世纪里,我国已损失了53%的温带滨海湿地、73%的红树林和80%的珊瑚礁。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与美国保尔森基金会等实施的“中国滨海湿地保护与管理战略研究项目”发现,2000年之后的10年间,为满足快速城市化和经济建设对工业区、港口和其他基础设施的需求,沿海地级市共围垦滨海湿地32万公顷。围填海所导致的候鸟栖息地丧失,对勺嘴鹬、小青脚鹬、卷羽鹈鹕、中华凤头燕鸥、黑脸琵鹭等濒危迁徙水鸟构成了直接威胁。
然而,滨海湿地持续减少的命运并未终结。根据沿海11省区市的海洋功能区划,至2020年,已获批的建设用围填海指标合计达24.69万公顷,我国8亿亩湿地保护的红线将于2018年前被突破,这也意味着作为我国生态底线的湿地已岌岌可危。守住“8亿亩湿地保护红线”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湿地被围垦、占用具有深刻的体制与机制原因。我国缺少湿地保护的专门法规,林业、渔业、海洋等政府部门采用要素式的管理体制,不同部门之间存在着管理体制与机制冲突。例如,在国土资源部的土地利用分类体系中,湿地仍被列为“未利用地”,也就是“荒地”。因此,许多地方政府为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可以正大光明地占用湿地。湿地显然成为“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的牺牲品!
值得欣慰的是,如今湿地“大保护”的序幕已经拉开。湿地保护已经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去年4月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确保我国湿地面积不低于8亿亩;扩大湿地等生态空间和湿地面积等。随后9月发布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要求建立湿地保护制度,将所有湿地纳入保护范围,禁止擅自征用占用国际重要湿地、国家重要湿地和湿地自然保护区。
湿地“大保护”的核心目标是坚守“8亿亩湿地保护红线”,确保天然湿地“零损失”,对关键水鸟栖息地等实行抢救性保护措施,禁止非法围垦和占用天然湿地,对国家和地方重大建设项目的湿地占用实行“占一还二还三”等湿地恢复措施,确保天然湿地面积不减少,湿地功能不退化。
湿地“大保护”需要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和公众的作用。湿地保护涉及林业、海洋、渔业、国土和环保等10多个部门,涉及到省、市、县等各级行政区,单个部门和地区难以完成湿地“大保护”的重任。湿地保护也不能只由政府“买单”,占用湿地的企事业单位也应为湿地恢复买单,依托湿地发展生态旅游等企业应“保护优先”,避免“大开发”对湿地造成新的破坏。湿地周边社区群众利用湿地资源发展生计,应真正践行“可持续”的原则,避免酷渔滥捕和竭泽而渔,各类环保组织(包括草根组织)也应该在湿地宣传和环境教育、提高公众保护和参与意识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总之,湿地“大保护”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经济增长和自然环境的保护必须携手共进。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近日,山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委员会发布关于印发《美丽山东建设规划纲要(2025—2035年)》的通知。通知指出,大力发展新能源。以渤中、半岛南、半岛北三大片区为重点,加快打造山东半岛海上风电基地。稳妥有序推进陆上风电开发建设,推动陆上风电改造升级。积极参与国家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开发,打造鲁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2024年12月3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2024年国家碳达峰试点(盐城)建设经验。资料显示,盐城抢先布局新能源融合示范。在大丰东沙岛海域率先规划建设海上综合“能源岛”。大丰200兆瓦风光同场、近海亚湿热气候光伏户外实证试点等项目列入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全力
湖北省人民政府12月13日发布湖北省绿色金融创新发展行动方案(鄂政办发〔2024〕50号),围绕建设全球碳交易注册登记中心、全国碳市场中心、全国碳金融中心“三个中心”目标,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力争到2027年底,初步建成以碳金融为特点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工业企业碳账户体系
11月27日,上海杨浦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印发《杨浦区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加快部署太阳能光伏建筑规模化应用。加大分布式光伏应用,充分利用园区、工业厂房、物流仓储基地、公共机构、公共建筑、交通设施等建筑物屋顶、外立面或附属空闲场地,实施一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1月27日,上海杨浦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印发《杨浦区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鼓励推广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推动建设集光伏发电、储能、直流配电、柔性用电为一体的“光储直柔”建筑,探索建筑设备智能群控和电力需求侧响应,合理
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7月24日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云南建设的实施意见,云南省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坚持保护为先、治污为重、扩绿为基、转型为要、发展为本,推动全领域转型、全方位提升、全地域建设、全社会行动,让“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绿色主题更加鲜明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青海省科学技术厅发布了关于印发青海省2025年度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其中提到,引领高原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开展绿电溯源认证、绿电交易、能源互联网等关键技术研发;开展异构算力资源融合与协同、算力互联网、高速并行存储、算力能源保障等绿色算力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
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关于加强甘肃秦岭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见》,提出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抓手,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推动秦岭地区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关于加强甘肃秦岭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见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省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下达2024年生态保护和修复专项中央基建投资预算2.61亿元,扎实推进生态保护修复治理。此次下达资金主要支持的方向是石漠化治理及滨海实地生态保护和修复,一是支持石漠化治理,包括建设九万大山石漠化综合治理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滇东南山地石漠化综合治理和水源涵养生态修复
江西省生态环境厅印发《江西省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的通知(赣环气候字〔2024〕266号),提出坚持减缓和适应并重,将适应气候变化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推进适应气候变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强化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气候韧性,构建适应气候变化区域格局。有效应对气候变化不利影
6月11日,浙川县财政局召开环丹江水库源网荷储项目座谈会,发改委、自然资源局、湿地保护处、电灌局、淅富公司、丹阳售电公司等部门负责同志出席会议。会上,来访人员详尽介绍了源网荷储的概念、运作模式、盈利能力和未来前景,与会领导和项目负责人对推动未来项目在淅川落地细节充分交换意见,对项目
两会迄今,ldquo;污染防治rdquo;在委员们讨论的热词排行榜中始终居高不下,包括打赢蓝天保卫战,近年来有关部门在污染防治上确实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在水污染治理方面,环保部自2016年颁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ldquo;水十条rdquo;,保护碧水蓝天,成了民主党派中央建言献策的重点和焦点,此次两
为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6〕89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八
近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全省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方案将湿地面积、湿地保护率、湿地生态状况等指标纳入各市、县(市、区)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等制度体系,建立健全奖励机制和终身追责机制。到2020年,全省湿地面积保有量不少于460万亩,湿地保护率提高到50%以上,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
我国湿地保护现状我国湿地保护落后欧美40年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1956年建立的,而国际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1872年就建立了,晚了84年;对湿地的保护,欧美国家也起步较早,上世纪50年代,它们就开始对湿地保护,我国则是从上世纪90年代以后,落后欧美约40年。但在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之后,我国也建立了
北极星环保网获悉,江苏省人民政府印发了《江苏省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全文如下: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苏政办发〔2017〕121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江苏省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已经省
入夏以来,我国南方多地连降暴雨,多个城市内涝严重,如武汉市一周降雨量累计超过600毫米。据媒体报道,7月6日武汉市路面交通基本瘫痪,地铁被雨水淹,市民出行困难重重。一场暴雨,城市看海,当然这与持续降雨,雨势迅疾有关,也与城市综合排水系统不能适应老天爷的降雨密切相关。然而城市防治内涝还
5月10日,全球环境基金加强湖北湿地保护体系,保护生物多样性项目指导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暨省湿地保护咨询小组会议在武汉召开。与会代表就GEF湿地项目2015年实施情况和2016-2017年两年计划进行了讨论,并就项目下一步实施提出建议。据了解,湖北省GEF湿地项目是由全球环境基金(GEF)资助,联合国开发计划
开展绿电产业示范园区建设。通过“源网荷储”一体化智能管理模式,实现园区企业全部由新能源供电,切实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实施总投资11.5亿元的洮北年产1万吨碳纤维项目,力争2022年开工建设,2024年竣工投产;总投资7亿元的洮北源网配套建设项目,力争2022年开工建设,2024年竣工投产。谋划总投资50亿元的远景10GWh储能电池电极、电芯及模组储能装备制造项目,力争2022年开工建设,2024年竣工投产。(洮北区人民政府、市能源局分别牵头负责)
白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任务清单
近日,吉林省白城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白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任务清单》的通知,其中氢能方面指出:依托可再生能源富集优势,大力发展新能源电解水制氢,建成百万吨级“氢田”,打造“中国北方氢谷”。
广西博世科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参与了“广西梧州苍海国家湿地公园生态建设项目”施工公开招标。公司于2019年5月23日披露了《关于成为广西梧州苍海国家湿地公园生态建设项目施工建设第一候选人的提示性公告》。近日,公司正式收到该项目建设施工部分的中标通知书,中标金额为187,9
《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日前发布,对湿地保护修复作出部署与安排。业内人士指出,十三五期间,将积极恢复和扩大湿地面积,可新增湿地面积300万亩,湿地保护工程投资额将达到240亿元。湿地保护率提高到50%以上据介绍,目前中国湿地总面积5360.26万公顷(8.04亿亩),占国土总面积的5.58%。其中,自然湿
3年内池州预计投入211.62亿元建设水生态水安全系统、园林绿地系统、道路交通海绵城市系统、建筑小区系统、能力保障体系等五大类117个项目。池州市在全国率先开启PPP模式,积累了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经验,为满足海绵城市项目资金需求,市组织专家对投融资模式进行合理安排,并借鉴前期PPP项目运营的成功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