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测水质监测评论正文

水污染防治十大看点之监督有据与标准回归

2016-02-01 10:49来源:夏青说绿微信作者:夏青关键词:水污染防治水质监测夏青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说起水污染防治,许多预测又在几大领域、多少万亿投资上做文章,力图吸引业内业外眼球。其实GDP都破7了,陈吉宁部长“大治理不是几万亿”的名言也早已传遍大江南北了。为什么看戏仍要看热闹呢?就不能看点门道?

水污染防治的新门道归纳起来有十个看点:质量挂帅、环评导向、规划落地、排污许可、产业低碳、源头突破、面源上位、大战黑臭、监督有据、标准回归。

在送出八块砖引玉之后,今天再送最后两块砖。

看点九:监督有据

为实现以水环境质量为核心,监督工作必须有理有据。理,在于法规;据,在于监测。环保部为保证监督有据,除了推进全面设点和全国联网之外,最重要的一招是国家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上收。完成2703个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和419个近岸海域监测点位上收。同时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对重点城市地表水环境监测、重点流域水质自动监测、第三方运行维护情况开展监督检查。这些都大大强化了水质监测系统的基础能力建设。

为了更准确的为水污染治理的成效把脉,做好监督有据,需要进一步做好三件事:

一是全国水质评价应区分黑臭污染、富营养化污染、有毒有害污染物污染三类,有针对性的选择特征性指标,予以评价;

二是改变用年平均数据进行考评的做法,严格执行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不得用年平均值,而应用水期平均值,即区分枯水期、平水期、洪水期数据;

三是有计划的增加重要水质监测断面的监测频率,更加聪明的获取监测数据,取得水质监测数据的同时,尽量配套流量数据。

做好这三件事,是期望水质监测系统不但能把控全国水域水环境质量的总体变化,还能进一步对重点控制单元、重点保护水域、重点治污计划的成效有所反映,起到指示作用。在互联网时代,有条件通过数据联网和数据分析获得更多的信息,及时完成治污对象和保护目标的水质变化动态分析。

这是水污染防治的重要看点,气象预报、雾霾预测已进入寻常百姓,每个公众每天都在手机上阅读大气质量,以此决定日常活动。水污染防治的目标和改善目标的行动也应让百姓及时得到信息,因此水质监测信息的公示水平提高,会成为一个新看点。文中提到的三件事只是强化水质保护目标和水质水量配套的基础,基础强化了,监督就会更加有据,老百姓就会看的更明白。

看点十:标准回归

用“回归”这个词是因为中国的排放标准这几年有点混乱,期待真正的排放标准回来。标准混乱的原因在于排放标准被当成了行政领导意见的工具,想严控污染源就任意加特别排放限值。为什么非要不顾技术经济条件搞“一刀切”的排放标准限值呢?明明可以一厂一个标准,一个排污口一个限值,一个水期一个最大允许排放总量,这样精细化的控制排污当然比排放标准要更为体现因地制宜、因水而异。这就是排污许可证制度产生的必要性。

现在排污许可证将成为全中国每个固定污染源排放的依据,期待的排放标准就有可能回归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建立中国环境标准体系时,参照美国的体系,分成了两类两级,即质量类、排放类,国家级、地方级。质量类基于保护水生生物和人体健康,排放类基于技术经济可行性。美国的排放标准特别强调配套达标技术,分最佳实用和最佳可行两档。我国的排放标准在指标值上易于混乱,其源皆出于无达标技术手册。从有排放标准就呼吁配套达标手册,至今未能如愿。既然国家定排放标准不针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处理技术作出规定,那么排放标准的限值就难以有约束了。

有专家提出排放标准应基于安全、健康,目的很好,污水厂出水当然越干净越好,但是排放标准和质量标准的界限就区别在一个是管污水、一个是管洁净水体,两个对象不应混淆。因为排放标准不需要最终对水体质量负责,只是保障水体安全、健康的措施之一。

延伸阅读:

水污染防治十大看点之大战黑臭

水污染防治十大看点之面源上位

原标题:水污染防治十大看点(六)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水污染防治查看更多>水质监测查看更多>夏青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