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固废处理综合评论正文

北京“拾荒者江湖”:多人拖家带口进驻垃圾场

2016-02-03 15:52来源:中国青年报关键词:环卫垃圾场北京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每个帮派都设立了自己的“飞虎队”

自从巴中人进入北京的垃圾市场后,与北京垃圾业相关的一切,看起来都蒸蒸日上。不过,始料不及的是,与拾荒队伍一起膨胀起来的,还有行业内的恶性竞争。

“从前,打架、械斗几乎是家常便饭。”王维平摊开手比画出一个圆形,“就这么大的地盘,四川人、河南人、河北人都想多占点,互相挤压。”

老秦还记得,当时为了抢首钢附近的一片垃圾场,“来了几卡车人,武器都用上了”。

在这种局面下,每个帮派都设立了“飞虎队”。他们是最能打的一批年轻人。王维平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这个庞大的群体已经成为北京治安最不稳定的因素之一。

也有拾荒者一直回避这个“江湖”,他们大多呈“原子型”分布,与外界保持着最低限度的联系。张明霞就是他们中的一员,她没有找湖南帮派,也没有经历过那些血雨腥风,她也因此无法进入垃圾场捡“宝贝”,只能年复一年地,依靠翻垃圾桶维持生计。

1997年,北京的拾荒队伍已经扩大到了8.2万人。这时,有关部门向王维平透露了一个信息:北京市刑事案件,其中七成以上是拾荒者犯下的。“有的人捡不着就偷,偷不着就抢,污水井盖儿、绿地护栏、变压器、甚至地铁的电缆都给你铰了。”王维平说。

为了缓解这种越来越混乱的局面,王维平凭借自己的“三把刀”,最终促成北京10多个拾荒帮派坐到一起,商议解决方案。

“第一把刀是恩情,当时他们发家都靠我;第二把是我的官方身份,我主管垃圾场;第三把是,我这儿有执法队、城管。”王维平站起身,手臂在空中飞舞,描述着当时的场面。

“会议”最重要的成果是分工:“四川帮”有5.7万人,负责捡垃圾;“河南帮”1.7万人负责收废品;“河北帮”1万人,负责在四环外接应——城里收来的废品运到这里进行分类回收,再卖给产业下游的废品加工商;“江苏帮”人数最少,只有1700人,他们负责回收地沟油。

这场“会议”奠定了北京拾荒者的格局。即便今天,一些“帮派”仍沿着当初划分的老路继续前行。

就在这场“会议”后,河南人老秦买了一辆小货车,开始在天坛附近的胡同里定点收购废品。这时,每个月除了给胡同里的“老炮儿”上交3000元外,他还能净赚上万元。

如今,老秦已经搬到了北京最大的废品收购中心。那里聚集了200多家废品收购商,其中140多家的老板是他的同乡,河南固始县人。

当时曾经出现在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等媒体上的“京城破烂王”,如今几乎消失在公众视野中

那次会议以后,昔日的“把头”杜茂洲也在2001年创办了废品回收公司,统领着北京崇文、通州、平谷、昌平、密云5个区垃圾填埋场的废品资源。4年后,被誉为“京城破烂王”的杜茂洲对着电视镜头意气风发地说:“北京遍地是宝,只要你肯弯腰。”

只是,这个当时曾经出现在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等多家媒体上的“京城破烂王”,如今几乎消失在了公众视野中。10年前全市有1000多个未被治理的垃圾填埋场,到今年也仅剩76个。昔日依靠垃圾场生存的杜茂洲,现在却因为垃圾场不再允许拾荒者进入而无处可去。他2006年在大兴区投资的塑料加工厂,后来被作为“低端业态”被取缔。

和杜茂洲一起消失的,还有当年5.7万人的“四川帮”拾荒大军。他们逐渐被河南人取代,只不过这些新的拾荒者也只能沿着大街翻垃圾桶,或者在建筑工地捡废弃建材了。

“2009年时全北京有15万拾荒者,2014年已经减少到了10万人。”王维平担忧拾荒队伍的萎缩将导致北京垃圾处理不堪重负,“北京每年生产700万吨垃圾,此外,这些拾荒者能够回收700万吨,现在废品集散场一刀切地关闭,当然是不合理的。”

面对这种局面,有人提出建更多垃圾处理厂,提高垃圾处理能力。王维平却认为这样的对策不切实际。“北京没地了。建一个垃圾厂最少得花3年的时间,而且建谁家门口都不愿意。”

在王维平看来,北京面临着另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现在的垃圾处理厂只能对垃圾进行粗拣,远没有人工分拣精细。

和杜茂洲一样,随着北京和河北塑料加工厂的停业关闭,老秦的日子也不好过了。

“之前一星期就能处理一仓库货,现在要两个星期才行。”站在自家堆满洗衣液壶、电线轮毂和各种饭盒的仓库前,老秦抱怨道,“河北文安那边的厂子越来越少了,货出不去。”

不仅如此,由于国际原油价格下跌,塑料价格也跟着大降。他把一个饭盒拿在手里摇了摇,皱起眉头说:“去年这种塑料一公斤能卖到5.8元,今年才卖到1.8元。”

老秦收购点所在的这个大型废品回收中心里,大多数商家都感受到了市场的“寒意”。

园区里的几家废铁收购商已经停业,废铁的价格从去年的4.2元每公斤一路降到了今年的0.4元每公斤,旧钢筋、生锈的铁板堆满他们仓库的每一个角落。

“现在国家的铁都用不完了,哪还要这破烂,他们赔了上百万元啊。”老秦指着不远处的一家废铁收购点,拉低声音说。

不过,每天晚上7点开始,仍然会有三四百辆拉满各种废品的卡车会陆续进入园区。这种景象让老秦感到放心,他相信国家不可能让这个行业消失,“只要我们停业一个星期,你信不信全北京满大街都会堆满瓶子?”

原标题:北京“拾荒者江湖”:多人拖家带口进驻垃圾场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