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脱硫脱硝烟气脱硫评论正文

焦化企业如何迈过“三道坎”?烟气治理难在哪儿?

2016-02-18 09:05来源:中国环境报作者:高岗栓关键词:环保脱硫脱硝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据悉,炼焦生产过程中排污环节多、强度大、种类繁、毒性大,污染防治难度大。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教授何洪表示,焦化行业氮氧化物减排技术的难点在于温度。现在,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是主流,但要求烟气温度在350℃以上才能完成催化还原反应,而焦炉烟气温度普遍在250℃~300℃之间,因此开发低温SCR法技术是当务之急。

太原理工大学煤化工研究所副所长苗茂谦告诉记者,目前的焦炉煤气脱硫技术主要分为焦炉煤气脱硫和焦炉烟气脱硫两种方式。

焦炉煤气脱硫属于前置脱硫,主要脱去焦炉煤气中的硫化氢气体和部分有机硫,目前效果比较好的方法是改良型湿式催化氧化法。焦炉烟气脱硫属于后置脱硫,主要脱去焦炉烟气中的二氧化硫,目前有4种方法可供选择,包括碳酸钙法、氨法、双碱法和有机催化法。

上述4种方法中,从设备投资额来看,有机催化法需1273万元,投资最大,而双碱法需850万元,投资最小;从吨焦脱硫成本来看,碳酸钙法6.5元/吨焦成本最高,而双碱法2.8元/吨焦成本最低。

据了解,山西晋阳焦化有限公司不仅在规定限期内完成了焦炉煤气脱硫治理工程,而且顺利通过环保部门竣工验收。

监测数据显示,其焦炉烟气中二氧化硫平均浓度为31毫克/标准立方米,氮氧化物浓度在300毫克/标准立方米~400毫克/标准立方米范围内,两项指标均低于新标准排放限值要求。

负责此项治理工程的江西富山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吉萍告诉记者:“之所以能实现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关键在于工程采用的是改良型湿式催化氧化脱硫技术。”

与传统的焦炉烟气后置脱硫技术相比,这种焦炉煤气前置脱硫技术可以充分利用原有脱硫装置,从而减少改造费用,投资一般500万元~1000万元;脱硫残留物大部分以硫磺形式存在,可进行资源化回收。另外,这一技术可脱除30%有机硫,还可对焦炉燃烧室和炭化室采取“补漏”措施,从而有效减少二氧化硫排放。

焦炉煤气实施脱硫升级改造后,给企业带来了实惠。山西晋阳焦化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景学韧坦言,企业吨焦成本降低了30多元。具体而言,由于入炉煤挥发分、煤气产量、化产回收率、煤气质量等不同程度得到提高,企业缴纳的排污费相应减少了。最难能可贵的是,改造后的节能效果十分显著,可节能47%以上,实现了节能与减排“双赢”。

焦化企业如何实现升级?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以改革创新赢得发展空间

“没有达到环保标准要求的企业,必须加紧补课。”中国炼焦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曹红彬指出,作为行业准入门槛,强制性国标的实施将会进一步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焦化企业兼并重组的步伐,必将促使一批生产设备落后、资源能源消耗高、对环境污染严重、小而弱的企业被淘汰出局,对推动焦化行业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工业生产工艺和污染治理技术进步具有积极意义。

一边是日益严格的政策标准和治理期限,一边是企业环保资金紧缺的事实,如何促使焦化老企业快马加鞭完成环保升级改造,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从而实现绿色发展和转型发展,是摆在地方政府和焦化企业面前的一道选择题和必答题。

山西大学教授李瑞金提议,要综合运用各种经济和技术手段推进焦化企业脱硫脱硝工作,以最小的经济成本换取最大的环境效益。她建议,可以借鉴电力行业对脱硫脱硝进行电价补贴的办法,以地区或地市为单元,计算当地脱硫脱硝的平均成本,以平均成本和企业实际脱除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量为依据,计算各焦化企业的烟气脱硫脱硝成本,然后通过一定方式给予焦化企业补贴。

李瑞金呼吁,想要生存发展的焦化企业也要积极投身节能减排事业中,在资源循环利用上下功夫、做文章,力争成为行业中的优势企业,在未来3年内分享更多的市场蛋糕。

中国炼焦行业协会会长崔丕江一针见血地指出,从与焦化行业关联度最高的钢铁行业来看,我国钢铁生产和钢材消费都已进入峰值平台区。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我国钢产量总体将呈下行趋势,而钢铁行业的低迷必然会给焦化行业带来诸多困难。

他建议,焦化行业和企业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进行业创新驱动发展;以转型升级为发展目标,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实现行业高效绿色发展;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全面提升行业的运行质量和效益;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增强企业整体竞争力。

延伸阅读:

【深度】污染零容忍——焦化企业打响环保生死战

【干货】焦化废水处理工艺及类型

原标题:焦化企业如何迈过“三道坎”?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